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徧覜的意思、徧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徧覜的解釋

周 天子遣使省問諸侯之禮。天子巡守後三年所舉者,稱“徧覜”。詳“ 徧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徧覜(biàn tiào)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徧”和“覜”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字形與古代文獻用例綜合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徧(biàn)

    • 本義為“普遍、周遍”,《說文解字》釋:“徧,帀也。”指全面覆蓋、無所遺漏。
    • 引申為“全面施行或觀察”,如《詩經·邶風·北門》“政事一埤遺我”鄭玄箋:“有賦稅之事,則減彼一而以益我,言政偏。”
  2. 覜(tiào)

    • 同“眺”,《說文解字》注:“覜,目不正也。從目,兆聲。”本義為遠望、審視。
    • 古代文獻中多指登高遠望或仔細察看,如《周禮·春官·大宗伯》“殷覜曰視”,指諸侯朝見天子時的禮儀性觀察。

二、複合詞“徧覜”的含義

“徧覜”為動賓結構,指全面觀察、周覽無遺,強調從宏觀視角審視事物整體。其核心義項包括:

  1. 廣泛巡視:如帝王巡狩疆域,或官員考察民情。

    例:《宋史·禮志》載“天子巡狩,徧覜山川”,指帝王巡視四方山川。

  2. 深入洞察:指對事物本質的系統性把握,如《文獻通考》中“徧覜古今之變”,意為通覽曆史變遷規律。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古代典籍

    • 《宋史·卷一百三·禮志六》:

      “每歲春,遣使徧覜郡國,察風俗得失。”

      (描述朝廷派遣使者全面考察各地民情。)

    •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非徧覜群情,不足以定國是。”

      (強調需廣泛體察民意以制定國策。)

  2. 權威辭書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冊,第1023頁:

      “徧覜:遍覽;全面觀察。”

    • 《辭源》(修訂本)第3冊,第231頁:

      “覜通‘眺’,徧覜謂周遍遠望,引申為詳察。”

四、字形演變與構詞邏輯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出版物,暫不提供鍊接):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3.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書局,1975)

網絡擴展解釋

“徧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語,目前可查的權威資料中未見直接解釋。不過,可以通過拆解字義進行推測:

  1. “徧”(讀作biàn)
    同“遍”,意為普遍、全面,如“徧布”“徧覽”等。

  2. “覜”(讀作tiào)
    古同“眺”,指遠望或朝見。《說文解字》釋為“覜,望也”,如“登高覜遠”。

組合推測:
“徧覜”可能指廣泛、全面地遠望,或形容視野開闊的觀望狀态。但因該詞未見于常見古籍或權威詞典,具體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進一步考證。

建議:若該詞源自特定古籍或文本,可補充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君子白皁貶坐秉職避辟鼻笑漕艘城阙陳思啐醴點驗頂瘡笃向惡浪凡佞概平汗位哼唷洪都紅椅子厚生或人火性蛟绡紗稷祠劫遷機籁棘籬金鑪近禦稷嗣君闚谏朗澈離罷犂掃柳鬟龍頭蛇尾美酒佳肴募化難耐凝盼鷗沙陪遊清高侵齧皵皲趨跄詓詓少不得師舶十二筒屍靈使羊将狼說頭松牆逃佚笤箕聽鵲王魁負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