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塗的意思、假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塗的解釋

亦作“ 假塗 ”。亦作“ 假途 ”。借路。《公羊傳·僖公四年》:“ 桓公 假塗於 陳 而伐 楚 。”《戰國策·趙策三》:“将之 薛 ,假塗於 鄒 。”塗,《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作“途”。 漢 牟融 《理惑論》:“君文武兼備,有專對才,今欲相屈,之 零陵 、 桂陽 ,假塗於通路,何如?”《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張貢生 道:‘赴京廷試,假途貴省,特來一覲台光。’”參見“ 假道 ”。


見“ 假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意為“借路”,即通過某地時需要借用他人的道路通行。其異體形式包括“假塗”“假途”,三者含義相同。

  2. 古籍出處

    • 《公羊傳·僖公四年》記載:“桓公假塗于陳而伐楚”,指齊桓公借道陳國攻打楚國。
    • 《戰國策·趙策三》中描述:“将之薛,假塗于鄒”,即前往薛地時需借道鄒國。
  3. 用法特點
    多用于軍事或外交場景,強調臨時性借用路徑。例如漢代牟融《理惑論》中提到通過“假塗”實現戰略目的。

  4. 相關詞語

    • 假道:與“假塗”同義,均指借路。
    • 假途滅虢:著名典故,出自《左傳》,指借路為名行侵占之實,體現該詞的策略性延伸含義。
  5.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作品或曆史文獻中。其簡化形式“假途”偶見于成語或書面表達。

注意:部分網頁(如-10)提及的“僞塗”為另一詞彙,意為“邪道”或“僞善”,與“假塗”無直接關聯,需注意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塗》的意思

《假塗》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掩飾真相、僞裝事實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塗》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和水字旁,部首分别為“亻”和“水”。

根據《康熙字典》的查詢結果,假塗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假塗》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體的來源和出處未能确切查證。

繁體

《假塗》的繁體字為「假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假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得到準确結果。

例句

1. 他的表情雖然平靜,但實際上是在假塗自己的緊張心情。

2. 這個政府總是用假塗的方式來掩蓋自身的腐敗問題。

組詞

假裝、塗抹、塗改

近義詞

僞裝、掩飾、假扮

反義詞

揭露、真相、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