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涂的意思、假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涂的解释

亦作“ 假涂 ”。亦作“ 假途 ”。借路。《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假涂於 陈 而伐 楚 。”《战国策·赵策三》:“将之 薛 ,假涂於 邹 。”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途”。 汉 牟融 《理惑论》:“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 零陵 、 桂阳 ,假涂於通路,何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道:‘赴京廷试,假途贵省,特来一覲台光。’”参见“ 假道 ”。


见“ 假涂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涂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多用于文言文或特定历史文献中,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假”在古汉语中常通“借”,如《左传·僖公五年》有“假道于虞”的记载;“涂”则通“途”,意为道路。因此,“假涂”本义为“借路”,指暂时借用他人的道路通行。例如《战国策·齐策》中“假涂于邹”即指借道邹国,属于军事或外交策略的表述。

  2. 出处与例证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如《荀子·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虽未直接使用“假涂”,但“假舆”的用法可佐证“假”的“借用”含义。另据《汉语大词典》释例,“假涂”在古代公文中亦用于描述临时借用官方通道的行为。

  3. 用法与引申义

    “假涂”除字面意义外,可引申为通过某种途径达成目的。如明代《醒世恒言》中“假涂暗度”一词,即比喻借表面行为掩盖真实意图,体现其词义的扩展性。现代汉语中,“假涂”已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籍或特定学术讨论中出现。

  4. 现代语言中的关联

    当代词汇“假途灭虢”(出自《左传》)与“假涂”含义相近,常被用作成语,强调借路行事的策略性。此类用法在历史、文学研究中仍有参考价值。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2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假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意为“借路”,即通过某地时需要借用他人的道路通行。其异体形式包括“假涂”“假途”,三者含义相同。

  2. 古籍出处

    • 《公羊传·僖公四年》记载:“桓公假涂于陈而伐楚”,指齐桓公借道陈国攻打楚国。
    • 《战国策·赵策三》中描述:“将之薛,假涂于邹”,即前往薛地时需借道邹国。
  3. 用法特点
    多用于军事或外交场景,强调临时性借用路径。例如汉代牟融《理惑论》中提到通过“假涂”实现战略目的。

  4. 相关词语

    • 假道:与“假涂”同义,均指借路。
    • 假途灭虢:著名典故,出自《左传》,指借路为名行侵占之实,体现该词的策略性延伸含义。
  5.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文言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其简化形式“假途”偶见于成语或书面表达。

注意:部分网页(如-10)提及的“伪涂”为另一词汇,意为“邪道”或“伪善”,与“假涂”无直接关联,需注意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八宝饭苞贮边敛碧眼儿传心术楚人钳聪明自误崔嵯促销策略打马虎眼谠论单鲜大真典型堕颠恩地恩绝义断放诞不羁飜异斐尾傅险拐子桂户花颣画鱼建中家人子加行九暑开生面堀虚老严雷船略同緑筠墓域捺蜻蜓懦劣牉育启封清切青山白云人泉脉渠堑赏罚不明枢剧説得来庶位天不绝人挑刀走戟梯桄汀濆铜凤投石问路问拟乌帽五香饮香騣小枉大直小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