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lent] 良材,有用的人材
此子長大,必為佳器。——《晉書·韋忠傳》
猶美材,指才行出衆的人。《晉書·韋忠傳》:“少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好學博通…… 秀 出而告人曰:‘此子長大必為佳器。’”《宋書·謝弘微傳》:“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南朝 梁武帝 《贈蕭子顯诏》:“神韻峻舉,宗中佳器。” 唐 薛廷珪 《授李昌遠陸扆翰林學士制》:“藹然休聲,礪乃佳器。”《宋史·盧秉傳》:“嘗謁 蔣堂 …… 堂 賞味其言,曰:‘吾子必為佳器。’”
"佳器"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本義與引申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追溯至古代器物評價體系。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引用1],該詞由"佳"(美好)與"器"(器具)組合而成,本義指制作精良、形制美觀的器物,如《周禮·考工記》中"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即暗含對器物品質的評判标準。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引用2]記錄其引申出兩層現代常用義項:①喻指才能出衆的人才,如《晉書·王羲之傳》"此兒有佳器"即用此比喻;②代指具有特殊價值或紀念意義的物品,常見于"傳世佳器""文房佳器"等固定搭配。這種詞義擴展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
近義詞辨析方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引用3]指出,"佳器"與"良器"雖同表器物精良,但"良器"更側重實用性,而"佳器"強調審美價值。在語用層面,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引用4]特别說明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文物鑒賞、人才評價等正式語境,如故宮博物院對館藏瓷器的著錄中多采用"佳器"作為專業術語。
引用來源: [引用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2. [引用2] 李行健.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21. [引用3] 王力.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中華書局, 2020. [引用4] 張雙棣.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23.
“佳器”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佳器”由“佳”(優秀、美好)和“器”(物品、才能)組成,原指優良的物品或優秀的人才。現代使用中更側重形容才行出衆的人,常用于評價有潛力的人才(如“此子必為佳器”)。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南北朝文獻:
當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讨論中,保留其文言特色。需注意語境適配性,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可通過等來源查看完整古籍引文)
闇時鮑魚之次部曹蹅狗屎炒地皮滀漯答剌瞪視遁志厄災放像飛變蜂擁而上構駕觀河哈號孩子頭含糊不明合肥撶楸毀不危身揮澣恚汗呼吸道尖瓣解雨記會銡子君卿唇舌沮辱兩階靈旗廪糧龍陽之興露蠶賣老明當堡塞遷逐期貨市場七筴清采親展桑織騷除沙隄神主詩啓食飲霜涉損人益己瑣瘦太宵條枝大爵同交沱茶網絡經濟委吏先意希旨小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