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戶外飼育的蠶。 唐 窦常 《北固晚眺》詩:“露蠶開晚簇,江燕繞危檣。”原注:“蠶露於外, 淮 西皆然。”
“露蠶”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露蠶(拼音:lù cán)指在戶外飼育的蠶。這種飼養方式與傳統的室内養蠶不同,蠶被直接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涉及特定的地域習俗或氣候條件。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窦常的《北固晚眺》詩句:“露蠶開晚簇,江燕繞危樯。”原注提到:“蠶露於外,淮西皆然。”說明唐代淮西(今安徽、河南一帶)地區有将蠶置于戶外飼養的習俗。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詩詞或古代農桑習俗,可參考《全唐詩》或地方志文獻。
露蠶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蠶類在繭裡從蟲變成蛹的階段,由于蛹外殼上有小孔,蛹頭常伸出繭外露出,所以稱為露蠶。
拆分部首:露(雨)+蠶(蟲)
拆分筆畫:露(雨 42)+蠶(虍 6,從一 1、虍 6、文 4組成)
來源:露蠶一詞最早見于《清史稿·食貨志》。在古代農業生産中,養蠶是一項重要的産業,露蠶是亟需保護的敏感階段,因此形成了這個詞彙。
繁體字:露蠶
古時候的寫法:露蠶(虍 6、曰 4、月 4、彳 3)
例句:農民們在養蠶的季節裡,會特别注意保護露蠶的環境。
組詞:繭蠶、蠶繭、蠶絲、蠶種
近義詞:露尾、露頭
反義詞:繭軀、繭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