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鋒芒。比喻人的氣焰或勢頭。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那其間你可便休落了芒頭,要記的語句兒滑熟。” 元 無名氏 《獨角牛》第一折:“你則是滿口裡薰豁‘獨角牛’,則今番我直着抹了那厮芒頭。” 元 無名氏 《鎖魔鏡》第三折:“喒兩箇橫鎗躍馬且交半籌,敢則一陣裡抹了芒頭。”
“芒頭”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芒頭”讀作máng tóu,本義指植物的尖刺或鋒芒,後引申為比喻人的氣焰、勢頭或鋒芒。例如形容人行事高調或氣勢逼人時,常用“落了芒頭”“抹了芒頭”等表達()。
詞語結構分析
文學例證
該詞多見于元代戲曲,如:
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較少單獨使用,多保留在成語或特定表達中,強調對他人鋒芒的警惕或壓制()。
總結
“芒頭”是帶有古典色彩的比喻詞,核心在于通過自然物的“芒刺”隱喻人際交往中的鋒芒或氣勢,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貶義或中性色彩。
芒頭是一個由五個筆畫組成的漢字,它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拆分後的構成部分為艹和回文三個字。
芒字最早來源于古代甲骨文,而在繁體中,筆畫的書寫相比簡體稍微複雜一些。
在古代漢字中,芒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常見的寫法是“旾”,引申為“穀”的意義;後來的寫法逐漸變為“芒”。
芒頭有多個意義:
例句:
芒頭作為一個常用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芒刺:形容事物尖利、刺人。
芒果:一種熱帶水果。
芒星:指星星的形狀十分尖利的那部分。
與芒頭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禾苗、頭發、尖、尾巴等。
與芒頭意義相反的詞語有:齊平、平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