皦日的意思、皦日的詳細解釋
皦日的解釋
明亮的太陽。多用于誓辭。《詩·王風·大車》:“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孔穎達 疏:“謂我之言為不信乎,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後漢書·郎顗傳》:“絜白之節,情同皦日。” 元 王恽 《玉堂嘉話》卷四:“嗚呼!謂予不信,鑒時人皦日之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翠仙》:“樸誠自表,切矢皦日。” 王國維 《羅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銘》:“藐是孤生,終於滅性,皦日之信,匪石不回。”
詞語分解
- 皦的解釋 皦 ǎ 古同“皎”,潔白,明亮。 玉石潔白的樣子。 分明;清晰:“瓜分之形,皦如泰山。” 清白:“恢(人名)獨皦然不污于法。” 姓。 筆畫數:; 部首:白; 筆順編號:
- 日的解釋 日 ì 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網絡擴展解釋
“皦日”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通常用于詩文或誓辭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iǎo rì
- 含義:指“明亮的太陽”,常借以表達誓言或承諾的堅定、不可違背。
二、出處與用法
- 《詩經·王風·大車》
名句“謂予不信,有如皦日”意為:“若說我的話不可信,天上的白日可作證。”此句以“皦日”象征誓言的真誠與不可置疑。
- 古代文獻中的延伸
- 《後漢書·郎顗傳》以“情同皦日”比喻品德清白如白日。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用“切矢皦日”表示鄭重發誓。
三、單字解析
- 皦(jiǎo)
本義為玉石般潔白光亮(《說文解字》),後引申為清晰、分明,如“皦如也”(形容音節分明)。
- 日(rì)
本指太陽,後衍生為白天、時間單位等義。
四、相關延伸
- 通假字:“皦”常與“皎”通用,均含明亮、潔淨之意。
- 使用場景:多出現在古文、詩詞或莊重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皦日”是古典文學中極具意象化的詞彙,通過自然景象強化語言的表現力。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詩經》注解或漢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皦日的意思
《皦日》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明亮的白天或陽光燦爛的日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皦日》由部首⺆(卩)和⺧(日)組成,共有9畫。
來源
《皦日》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皇矣》這首詩中。在古代文獻中,皦日也常被用來形容天晴、光明照耀的景象。
繁體
繁體字為「皦日」,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漢字「皦日」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
1. 今天是個皦日,陽光明媚,萬物生機勃勃。
2. 他在皦日下散步,心情愉悅,身心舒暢。
組詞
1. 皦月:明亮的月亮。
2. 皓雪:潔白的雪。
3. 皎潔:明亮潔白的樣子。
近義詞
明日、晴朗、光明。
反義詞
陰霾、黑夜、昏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