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絮的意思、粉絮的詳細解釋
粉絮的解釋
(1).潔白的絲綿。《宋書·天文志三》:“十月,客星白如粉絮,在太微西。”
(2).指柳絮。 宋 梅堯臣 《送胥平叔太博通判湖州》詩:“東風欲粉絮,相逐江上頭。” 清 吳偉業 《圓圓曲》:“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
(3).指絲綿做成的粉撲,用以蘸粉敷面。 北周 庾信 《鏡賦》:“懸媚子於搔頭,拭釵梁於粉絮。” 倪璠 注:“粉絮,即俗粉撲,用綿為之也。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
詞語分解
- 粉的解釋 粉 ě 細末兒:粉末。粉劑。粉塵。米粉。花粉。藥粉。漂 * 。 特指化裝用的粉末:香粉。粉墨登場。粉黛。撲粉。粉霜。 用塗料抹刷:粉刷。粉飾。 使破碎,成為粉末:粉碎。粉身碎骨。 白色的或帶粉末的:粉牆
- 絮的解釋 絮 ù 棉花的纖維:棉絮。被絮。 古代指絲的纖維,特指熟絲。 像棉絮的東西:花絮。蘆絮。柳絮。 在衣被等物裡鋪棉花、絲綿等:絮被子。絮棉襖。 連續重複,惹人厭煩:絮叨。絮煩。絮聒。絮絮叨叨。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粉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ěn xù,其含義根據不同語境有三種解釋,主要源自古典文獻和詩詞中的用法:
-
潔白的絲綿
這一釋義最早見于《宋書·天文志三》,記載為“客星白如粉絮”。形容絲綿質地細膩、顔色純白,常用于比喻星體或自然景物的潔淨柔和。
-
指柳絮
宋代梅堯臣《送胥平叔太博通判湖州》詩中提到“東風欲粉絮”,清代吳偉業《圓圓曲》亦有“認作天邊粉絮看”的描寫。此處以柳絮的輕盈潔白比喻自然景象或情感意境。
-
絲綿制成的粉撲
北周庾信《鏡賦》中描述“拭钗梁於粉絮”,指古代女子用絲綿制成的工具蘸取脂粉修飾妝容,反映了古代美容用具的材質特點。
補充說明
- 關于成語用法:部分資料(如)提到“粉絮”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如玉,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延伸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 文學意象:在詩詞中,“粉絮”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如柳絮、星象)或隱喻女性妝容,體現柔美、潔淨的意境。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尤其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需參考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粉絮一詞意為淡粉色或淺紅色。它的部首是糸,共有15個筆畫。粉絮一詞來源于古代文人所着重描繪的細緻柔軟的粉色棉絮。在繁體字中,粉絮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漢字的寫法中,粉絮的字形并無變化。以下是一些粉絮的常用例句:
1. 她穿着一件粉絮色的連衣裙,顯得很可愛。
2. 我喜歡把房間的牆壁塗成粉絮色,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粉絮的組詞包括:粉絮色、粉絮狀、粉絮紙等。近義詞可以是粉紅色、淺紅色、淡粉等。而粉絮的反義詞可以是深紅色、紫色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