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intoxicated with;revel in] 忘我地沉浸于某種情境中
他們為光明的前景而陶醉
自我陶醉
唐 崔曙 《九日登仙台》詩:“且欲近尋 彭澤 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本謂酣暢地飲酒而醉。後以“陶醉”謂沉醉于某種事物或境界裡面。 徐特立 《紀念“五四”對青年的希望》:“如果都隻為個人打算,陶醉在小圈子裡,那就不可能把革命事業推向前進。”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題叙:“豬、雞、鴨、馬、牛,加上孩子們的吵鬧聲,這是莊稼院最令人陶醉的音樂。”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她覺得自己想入非非,不覺臉紅起來。整個心靈被年輕人的狂熱的幻想陶醉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陶醉漢語 快速查詢。
“陶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áo zuì,其核心含義是忘我地沉浸于某種情境或事物中,并從中獲得滿足感。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沉浸與滿足
指因外界環境、情感或思想活動的影響,完全投入其中并感到愉悅,如“陶醉在音樂中”。
例句:春天的西湖令人陶醉。()
情感狀态
強調主觀上的沉迷,常帶有積極色彩,如對自然、藝術或美好事物的享受。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例句,可參考古籍《九日登仙台》或現代作品中的用法。
《陶醉》是一個具有豐富内涵的詞彙,意思是沉浸在某種美好或愉悅的狀态中,無法自拔、全神貫注。它可以形容人在快樂、喜悅、暢快等情緒中完全陶醉,感受到無比的愉悅與滿足。
《陶醉》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阝”和“酉”。以“阝”為部首,表示與山有關的意思;以“酉”為主要部分,表示與酒有關的意思。它總共有11個筆畫。
《陶醉》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原意是指用陶土制作的酒器和陶罍。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沉湎于酒的美妙之中,表示陶醉的狀态。
繁體字“陶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陶醉”曾有不同的寫法,其中較為常見的有:
- 陶琛:把“陶”字的左邊一點寫成小點,表示“陶醉”之意。
- 陶㱏:在“陶”字的上面加一個小點,意為“陶醉”。
以下是幾個使用《陶醉》的例句:
1. 他在音樂的海洋中陶醉了。
2. 美麗的自然風景使我們完全陶醉。
3. 閱讀能帶給我無盡的樂趣,我常常在書海中陶醉。
以下是一些與《陶醉》相關的詞彙:
組詞:陶冶、陶然、陶淵明。
近義詞:陶醉、沉醉、陶情、陶然。
反義詞:清醒、清爽、清楚、清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