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略的意思、較略的詳細解釋
較略的解釋
大概;大體。《三國志·吳志·孫皎傳》:“此人雖麤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内篇>序》:“蓋麤言較略,以示一隅。”《宋書·索虜傳》:“較略二軍,可七千許人,既入其心腹,調租發車,以充軍用。”
詞語分解
- 較的解釋 較 (較) à 比:較量(刵 )。較勁(亦作“叫勁”)。比較。計較。 對比着顯得更進一層的:成績較佳。 明顯:較然(顯明)。彰明較著。 大旨,大概:較略。 筆畫數:; 部首:車; 筆順編號:
- 略的解釋 略 大緻,簡單,不詳細:大略。簡略。粗略。略微。略有所聞。略知一二。 省去,簡化:省略。忽略。其餘從略。 簡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 計謀:方略。策略。戰略。 搶,掠奪:侵略。攻城略地。 詳 筆
網絡擴展解釋
“較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iào lüè
- 核心含義:表示“大概”“大體”或“概略”,常用于概括性描述。
二、詳細解釋
-
詞義内涵
- 指對事物或情況的大緻描述,不追求細節。例如《三國志·吳志·孫皎傳》中評價人物時提到:“然其較略大丈夫也”,意為從整體上看具備大丈夫的特質。
- 在《宋書·索虜傳》中用于軍事統計:“較略二軍,可七千許人”,即估算軍隊人數約為七千。
-
構詞分析
- 較:本義為“比較”,引申為“明顯、大緻”(參考“較然”“較略”等用法)。
- 略:本義為“簡要、省去細節”,如“粗略”“大略”。
三、來源與用法
- 文獻出處:多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書和子集,如《三國志》《宋書》等,多用于人物評價或數據估算。
- 語境特點:常見于正式文體的概括性表述,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四、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較略”一詞逐漸被“大緻”“大體”“粗略”等替代,僅保留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如需更詳細例證,可查閱《三國志》《宋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較略的意思
《較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簡要、概括或簡略地表達或闡述某個事物或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較略》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辵),表示走的意思,右邊是“留”,表示已經種下,留下的意思。整個漢字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較略》最早出現在《莊子·天下》一阕中,用來形容概括歸納的方法。後來逐漸衍生為一個獨立的詞語,用于表達概括或簡略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較略的寫法是「較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較略的上半部分為“走”字的形狀,下半部分為一種類似“一”的符號,類似于「〢」的形狀。
例句
1. 他的演講内容很長,我隻能給你一個較略的概述。
2. 這本書是作者對曆史的較略回顧。
組詞
較量、較真、較勁、較高等。
近義詞
概括、簡要、概述、扼要。
反義詞
詳述、詳細、詳盡、詳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