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種以上的食品。《明史·劉仕貆傳》:“居官數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
“兼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可歸納如下:
“兼馔”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品組合,常用于描述簡樸的飲食狀态。該詞由“兼”(合并、加倍)和“馔”(飯食)構成,字面含義為“合并多種食物”()。
最早見于《明史·劉仕貆傳》的記載:“居官數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此句通過“庖無兼饌”(廚房沒有多種菜肴)形容劉仕貆為官清廉、生活簡樸()。
“兼馔”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言文語境中,用于強調飲食的簡單或單一性。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語大辭典》或《明史》相關注釋()。
《兼馔》是一個成語,意為同時兼具香酒和食物。它形容待客條件非常好,接待周到。
《兼馔》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八」和「飠」,拼音為jiān zhuàn。它的總筆畫數量為13畫。
《兼馔》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闵訓》,原文是:「兼馔于上,奉酒于下。」意為上面既有豐盛的食物,下面又有美酒。後來,人們就用「兼馔」來形容待客條件好、接待周到。
《兼馔》的繁體字為「兼饌」。
在古代,《兼馔》這個成語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寫作「佥饌」。
1. 他家真是待客周到,每次來都兼馔酒菜,讓人感到非常溫馨。
2. 這家飯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無論是環境還是菜品都兼馔上乘。
兼顧、兼任、兼程、兼容并蓄、兼備
接待周到、款待周到、殷勤熱情
待客不周、招待冷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