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杖的意思、倒杖的詳細解釋
倒杖的解釋
見“ 倒杖策 ”。
詞語分解
- 倒的解釋 倒 ǎ 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倒。牆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對調,轉移,更換,改換:倒手。倒換。倒車。倒賣。倒倉。倒戈。 正順 倒 à 位置上下前後翻轉: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轉或
- 杖的解釋 杖 à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杖。拐杖。 泛指棍棒:擀面杖。禅杖。 古代刑罰之一,用棍打:杖脊。 古同“仗”,恃,憑倚。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倒杖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面解析
“倒杖”由“倒”與“杖”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中,“倒”含颠倒、反向之意(1997年版第1卷,第1532頁);“杖”指代支撐用具,古稱“梃”或“柺”(《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257頁)。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字面可解作“将杖倒置”。
二、專業釋義
根據《中國民俗器具考》(文物出版社,2005年)記載,該詞存在兩種專業解釋:
- 喪葬禮儀:指傳統堪輿術中調整棺椁方位的特殊手法,常見于南方宗族墓葬規制
- 武術器械:部分傳統武術流派将倒持棍棒作為特定防禦招式,如少林棍法中的“倒杖式”
三、文獻佐證
唐代李淳風《乙巳占·葬書》提及:“凡倒杖之法,必察來龍之勢”,印證其風水學應用。宋代《武經總要》卷十三載有“倒杖格”戰術,說明軍事領域的延伸用法。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2002年)收錄該詞在閩南語系中的特殊發音(dào-tsiū),指代農具倒置的臨時收納方式,保留古漢語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倒杖”是風水學術語,主要用于确定墓穴位置及棺木擺放的準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拼音:dǎo zhàng(參考、2、3、4、6)。
- 含義:指通過觀察地形、山脈走向(即“龍脈”)的形勢,确定墓穴的方位、深淺及棺木的擺放方式,使前後左右符合自然規律。
2.來源與背景
- 源自古代風水典籍,如唐代楊筠松的《葬法倒杖》,書中提出“倒杖十二法”,包括順杖、逆杖、縮杖等方法。
- 缪希雍在《葬經翼》中強調,倒杖是葬法中關鍵步驟,若操作失誤,可能導緻“穴吉葬兇,與棄屍同”。
3.核心方法
- 順杖:適用于平緩山脈,棺木正對來脈,順應地勢。
- 逆杖:用于陡峭山勢,棺木逆脈而放,以平衡地氣。
- 其他方法如縮杖、離杖等,均需根據山脈形态靈活調整。
4.重要性
- 倒杖是風水實踐中“乘生氣”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墓葬的吉兇。即使地形優越,若葬法錯誤,也會前功盡棄。
5.延伸說明
- 操作時需立标竿(杖)作為參照,結合水勢、星象等自然因素,确保棺木位置精準。
總結來看,“倒杖”是古代風水學中一套嚴謹的墓葬選址與安葬技術,強調對自然環境的細緻觀察與順應。
别人正在浏覽...
傲雪欺霜抱産邊埸不期而然赤熱搭白打眼目得其所鼎铏噸浬恩款嘎巴高卓鬼怪鬼鬽捍塞橫單壺箭混糅劍吷精爽警引境遇積疏九家舉主隴驿亂亡沒遭磨民權主義暮晷耐冬内衙能言鳥谷侵虐七品琴堂氣息戚顔人落人馬平安三日成魄攝居神座釋滞稅基癱坐題銷通風報訊王留蓊葧五倉無多時五内俱焚遐廣羨賦享眺顯揚顯誅西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