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奸贼的意思、奸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奸贼的解释

(1) [treacherous court official;conspirator;traitor]∶奸臣

令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wicked and crafty people]∶歹人,坏蛋

详细解释

亦作“奸贼”。1.暴徒;寇贼。《淮南子·主术训》:“人主深居隐处,以避燥湿,闺门重袭,以避姦贼。”《后汉书·酷吏传·董宣》:“朝廷以太守能禽姦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2).谓窃国弄权、欺君惑主的臣子。《后汉书·董卓传》:“﹝ 伍孚 ﹞曰:‘恨不得磔裂姦贼於都市,以谢天地。’”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赵高李斯》:“ 蒙恬 将三十万人,威振远方, 扶苏 监其军,而 蒙毅 侍帷帐为谋臣。虽有大姦贼,敢睥睨其间哉!”《西游补》第九回:“ 秦檜 道:‘ 秦檜 那得工夫。’ 行者 道:‘你做姦贼,不要杀 西戎 、退北虏,不要立纲常、正名分,有甚没工夫呢?’”

(3).泛指邪曲、不忠于职守的人。 唐 刘知几 《史通·曲笔》:“若 王沉 《魏録》,滥述贬 甄 之詔; 陆机 《晋史》,虚张拒 葛 之锋; 班固 受金而始书, 陈寿 供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虽肆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奸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词汇,主要用于指代背叛国家、民族或集体利益的阴险狡诈之徒。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奸贼”可分解为“奸”与“贼”两部分:“奸”指虚伪、诡诈,强调行为的不正当性;“贼”原指盗窃财物者,引申为危害国家社稷的恶人,二者结合后特指以阴谋手段损害公共利益或背叛群体的罪人。

从词源看,“奸贼”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汉书·王莽传》中“奸贼之徒,不可胜数”,描述乱臣贼子的行径。其语义演变中,“奸”与“贼”的叠加强化了道德批判,多用于历史评价或文学作品,例如《三国演义》称董卓为“欺天罔地之奸贼”。

现代用法中,“奸贼”常用于谴责出卖国家利益的叛徒,如抗日战争时期汉奸群体。近义词包括“国贼”“逆贼”,反义词则为“忠臣”“义士”。需注意,该词带有强烈情感倾向,多出现在特定语境,如历史评论或戏剧台词,日常口语使用较少。

例句参考:

  1. 岳飞在《满江红》中痛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指奸贼误国。
  2. 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奸贼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网络扩展解释

“奸贼”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基本释义


详细解释

  1. 指奸臣或叛国者
    特指在政治或权力中心背叛国家、君主或集体的官员。例如:

    “令以诛奸贼。”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历史语境:常用于描述古代朝廷中欺君罔上、祸国殃民的权臣,如秦桧等人物。
  2. 泛指歹人或坏蛋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可指任何心术不正、作恶多端的人。例如:

    “刘钦邻率乡丁抗击叛逆,由于奸贼内应,以致城陷。” ——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倍邦禄班随边甿钵钱不务正业才情仓皇钗头符成佛道释地理要素定住访辑饭祝風裁分器粉妆玉琢夫负妻戴黼绣告馨格涩鸿彩红蓼洪茂惠剑或且匠者见解瀸润机缚急口令拒阸决汩蟨鼠科举年灵蠯陵原蠡浦六梢眉眼蹒躃披襟解带愆咎千丈柳情凄意切取覆曲证让价三国上年纪添乘天象仪屠酤儿亡脱位极人臣文字学撷芳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