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東主西的意思、推東主西的詳細解釋
推東主西的解釋
猶言推三阻四。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怎敢道是推東主西,我則怕言無關典,話不投機。”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四折:“你休推東主西,可甚麼三從四德,那些個家有賢妻。”
詞語分解
- 推的解釋 推 ī 手抵物體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動:推車。推搡。推拿。推倒。推敲。順水推舟。 使用工具向前移動進行工作:推頭。推土。 使事情開展:推廣。推行(妌 )。推動。推銷。 進一步想,由已知之點想到其它:推
- 西的解釋 西 ī 方向,太陽落下的一邊,與“東”相對:西面。西曬。西域。西方。西席(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亦稱“西賓”)。西宮(借指妃嫔)。 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的(多指歐美各
網絡擴展解釋
“推東主西”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拼音:tuī dōng zhǔ xī
- 釋義:指以各種借口推托、搪塞,不願正面回應或承擔責任,相當于“推三阻四”。
二、出處與用法
- 出處: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
- 鄭廷玉《後庭花》第四折:“你休推東主西,可甚麼‘三從四德’,那些個‘家有賢妻’。”
- 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怎敢道是推東主西,我則怕言無關典,話不投機。”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處事态度。
- 感情色彩:中性詞,但多含貶義語境,暗指推诿行為。
三、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推三阻四、支吾其詞、閃爍其辭。
- 辨析:需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誤解為“巧妙說服他人”,但此解釋與主流文獻及用例不符,可能混淆了其他成語含義。
四、示例與應用
- 古代用例:“推東主西”多用于戲曲對白,體現角色推卸責任的性格。
- 現代場景:適用于描述職場、社交中回避問題或敷衍應付的行為,如:“他遇事總推東主西,從不直面解決。”
五、補充說明
- 生僻程度: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生僻類。
- 文化關聯:與“三從四德”“家有賢妻”等傳統觀念并提,反映古代社會對責任态度的價值評判。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元代戲曲原文(如、6)或權威詞典釋義(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推東主西
《推東主西》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糾纏不清,混亂不堪,形容事情雜亂無章、無法解決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推東主西》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和“口”,共14個筆畫。
來源
《推東主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東主的人在西方的一個小鎮上住下來,他不斷地以各種借口推辭自己的事情。後來,東主又糾纏在了東方的一樁事件中,這就是成語“推東主西”的來源。
繁體
《推東主西》是該成語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推東主西》的漢字寫法為“推東主西”。其中“東”為東方的意思,而“主”則指主人。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見。
例句
他們讨論了一整天,最後還是推東主西,沒有得出一個結論。
組詞
- 推卸責任:指不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将責任推給别人。
- 推來推去:指在不斷的推搡、推動中,事情沒有解決。
近義詞
- 糾結不已:形容被一些問題或紛争纏繞,無法解開。
- 亂七八糟:形容非常雜亂、混亂無章的狀态。
反義詞
- 解決有方:指事情得到妥善解決,沒有糾纏不清的情況。
- 一帆風順:形容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沒有任何困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