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幾桉 ”。1.桌子;案桌。 漢 王粲 《儒吏論》:“彼刀筆之吏,豈生而察刻哉?起於幾案之下,長於官曹之間,無溫裕文雅以自潤,雖欲無察刻,弗能得矣。”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或有狼籍幾案,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污,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詩:“簿領初休幾桉清,西軒移枕卧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夏夜,每有蟲行幾案間,亦能飛。”
(2).借指文牍工作。《魏書·邢昕傳》:“既有才藻,兼長幾案。”《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七年》:“ 順 抗聲叱之曰:‘爾刀筆小才,止堪供幾案之用,豈應污辱門下,斁我彜倫!’”
“幾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家具指代
幾案原指古代用于擺放書籍、文房四寶或進食的長形桌案,兼具實用與裝飾功能()。幾與案在形式上相近,常并稱,但“幾”多用于倚靠或放置物品,“案”則用于書寫或餐飲,後統稱為“幾案”。
發音與字形
拼音為jī àn(部分文獻标注為jǐ àn),注音為ㄐㄧ ㄢˋ()。
文牍工作的代稱
因古代文書常置于幾案上處理,該詞逐漸衍生為“文牍工作”的代稱。例如《魏書》提到邢昕“兼長幾案”,即稱贊其擅長公文事務()。
學問與才華的象征
幾案作為文人日常用具,被用來比喻學識淵博、才能出衆的人,常見于對學者、藝術家等的贊譽()。
總結來看,“幾案”既指具體家具,也承載了古代文人的文化象征,其語義隨曆史語境演變而豐富。
《幾案》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由幾組成的案幾。案幾即指案子和桌子,通常用于古代文人墨客用來寫作、讀書。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室或者書房中的專用桌子。
《幾案》的拆分部首是幾(jǐ),幾的意思是多少。它的總筆畫為10畫。
《幾案》早在古代就有使用,最早出現在《史記·劉敬列傳》中。它的繁體字通常是「幾案」。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幾案」也有一些變體寫法。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古漢文寫法是「幾案」,在《說文解字》中的古漢文寫法是「幾案」。
1. 他整天都坐在自己的幾案前埋頭苦讀。
2. 這個作家的幾案上堆滿了各種書籍。
幾案簿、幾案上、幾案前、幾案講學、幾案著名、幾案中書
書桌、文案、辦公桌、工作台
幾案沒有明顯的反義詞,但可以将其與沒有桌子或工作台的情況進行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