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微的意思、昏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微的解釋

亦作“昬微”。隱晦,不明。 清 方苞 《書<漢書·霍光傳>後》:“﹝古之良史﹞所書一二事,則必具其首尾并所為旁見側出者而悉著之……後人反是,是以蒙雜、暗昧使治亂、賢姧之迹并昬微而不著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昏微是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語義演變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基礎釋義

  1. 字義拆解

    • 昏:

      《說文解字》釋為“日冥也”,本指日落時分,引申為光線暗淡、神志不清或政治昏暗。如《詩經·小雅》"昏以為期"指黃昏時分。

    • 微:

      甲骨文象形草木細微之狀,《說文》注“隱行也”,本義為隱蔽、微小,後衍生出衰弱、幽暗義。《論語·季氏》"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即表衰微。

      合成義:形容光線極度暗淡或意識模糊狀态,兼具物理與精神層面的"昏暗微弱"。

  2. 詞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昏微"指:

    ①光線幽暗不明。如《楚辭·天問》"昏微遵迹,有狄不甯",描述暮色蒼茫之景。

    ②神志昏沉模糊。如陸機《文賦》"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注家解"乙乙"通"昏微",狀文思滞澀之态。


二、典籍引證與語境分析

  1. 自然現象描寫

    《淮南子·天文訓》載:"日入崦嵫,經細柳,入虞泉之池,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億萬七千三百九裡,昏微昭明。" 此處以"昏微"銜接日落與黑夜,凸顯晝夜交替時的朦胧光影。

  2. 精神狀态隱喻

    王充《論衡·效力》言:"物之焚也,昏微而火盛。" 以火勢初起時的微弱火光喻指人精力未濟時的混沌狀态,強調蓄勢待發之意。

  3. 曆史叙事修辭

    《晉書·天文志》評亂世:"陰陽錯謬,昏微蔽曜。" 借天象昏暗喻指社會秩序混亂、政治腐敗,賦予詞彙社會批判内涵。


三、語義演變與同源詞


權威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4. 李善注《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劉安《淮南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本)
  6. 王充《論衡校釋》(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
  7. 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8.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昏微”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引證解釋
清代學者方苞在《書<漢書·霍光傳>後》中舉例:“後人反是,是以蒙雜、暗昧使治亂、賢姧之迹并昬微而不著也。”此處“昏微”形容曆史記載的隱晦性,導緻治亂與賢奸的事迹難以明晰。

三、字義分解

  1. 昏:
    • 原指黃昏(天色将暗),引申為黑暗、模糊(如“昏暗”)或神志不清(如“昏聩”)。
  2. 微:
    • 本義為細小、微弱,此處與“昏”組合,強調隱晦不明的狀态。

四、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描述文字、曆史或現象的模糊性。例如:“這段記載過于昏微,難以考證細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如、3、10)。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馱白烏被災蒙禍孛沴唱明鼚軒侈衣美食出拔從逸粗放代銷淡定蕩逸鳳帏幹剛告密者狗拿耗子骨邦咕嘟好過豪黠江山好改,本性難移簡陋建置交格積藏接踵錦帆泾旌擢盡禮瘠硗冀缺九烈三貞拘集練才令史陸氏橘謀才年長憉悙且當起力清徹熱烙入奏時異勢殊壽日衰麤爍石流金書聲朗朗厮撲松術貼米吐賀拓界望瘗萬世師表相酬纖恡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