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贲鼓的意思、贲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贲鼓的解釋

大鼓。《詩·大雅·靈台》:“虡業維樅,賁鼓維鏞。” 毛 傳:“賁,大鼓也。” 孔穎達 疏:“賁,大也,故謂大鼓為賁鼓。”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三:“賁鼓密而含響,朗笛疏而吐音。” 明 夏完淳 《送客遊閩》詩:“樓船十萬止於此,金鉦賁鼓安在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贲鼓(bēn gǔ)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釋義及曆史語境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贲”通“鼖”,指古代軍中用以發令的大鼓,《周禮·夏官·大司馬》有“贲鼓铎镯铙”的記載,其中“贲鼓”即指用于號令軍隊的禮器。而“鼓”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擊樂器,春分之音”,具有祭祀、軍事、禮儀等多重功能。

從構詞法來看,“贲鼓”屬于并列式合成詞,二者均與古代禮樂制度相關。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注解:“贲者,大鼓也,以節軍旅”,強調其軍事用途。而《禮記·樂記》中“鐘聲铿,铿以立號”的記載,可佐證鼓類樂器在儀式中的號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研究古代禮制、軍事制度或文獻訓诂的學術領域。對于詞義溯源,建議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或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贲鼓”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贲鼓(讀音:bēn gǔ)指大鼓,主要用于祭祀、軍事或重要儀式場合。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靈台》:“虡業維樅,贲鼓維鏞”,毛傳注:“贲,大鼓也”。孔穎達進一步解釋:“贲,大也,故謂大鼓為贲鼓”。


2.文化背景與用例


3.讀音辨析

“贲”為多音字,此處讀bēn(與“奔”同音),而非“bì”或“fèn”。部分資料可能标注為“bèn gǔ”,但主流文獻及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均采用bēn gǔ。


4.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注疏或古代禮樂制度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兩保隣邊韶腹臂指儃伫朝政陳布揣微傳習醇古蹴躇凡流高品跟衣爟火官柳诂诂蚩蚩和事老侯岡化貿花凇講桌谫僿郊使蛣蜋桀士吉莫鞾敬亭山羁思空間蓮界柳港六局陋舉褭娉昵詞蹑毬鋪列千人百眼啓證鵲填河三六九等尚且傷陷商奄之變升廳壽屏衰敗水溢淑令騰翥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鐵蠶豆腽肭獸碗泥挽喪問審我醉欲眠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