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贲鼓的意思、贲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贲鼓的解释

大鼓。《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樅,賁鼓维鏞。” 毛 传:“賁,大鼓也。” 孔颖达 疏:“賁,大也,故谓大鼓为賁鼓。”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三:“賁鼓密而含响,朗笛疏而吐音。” 明 夏完淳 《送客游闽》诗:“楼船十万止於此,金鉦賁鼓安在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贲鼓(bēn gǔ)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释义及历史语境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贲”通“鼖”,指古代军中用以发令的大鼓,《周礼·夏官·大司马》有“贲鼓铎镯铙”的记载,其中“贲鼓”即指用于号令军队的礼器。而“鼓”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击乐器,春分之音”,具有祭祀、军事、礼仪等多重功能。

从构词法来看,“贲鼓”属于并列式合成词,二者均与古代礼乐制度相关。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注解:“贲者,大鼓也,以节军旅”,强调其军事用途。而《礼记·乐记》中“钟声铿,铿以立号”的记载,可佐证鼓类乐器在仪式中的号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礼制、军事制度或文献训诂的学术领域。对于词义溯源,建议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或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贲鼓”是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贲鼓(读音:bēn gǔ)指大鼓,主要用于祭祀、军事或重要仪式场合。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灵台》:“虡业维樅,贲鼓维鏞”,毛传注:“贲,大鼓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贲,大也,故谓大鼓为贲鼓”。


2.文化背景与用例


3.读音辨析

“贲”为多音字,此处读bēn(与“奔”同音),而非“bì”或“fèn”。部分资料可能标注为“bèn gǔ”,但主流文献及权威词典(如沪江词典)均采用bēn gǔ。


4.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注疏或古代礼乐制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芷蒡蓊菜残梅常事长汀徜徉恣肆禅居朝施暮戮骋夸丹凤诏当期丹旌大有作为底止独锦蛮二府法像讽诵腹俭个案棺榇含贝憾恨悍室假命蹇分捡洋捞鉴允稽服禁门挤塞击瓮锯条沮惴亢宗连表两观历尽沧桑临望乱道内亲铺位起集轻碧齐匀儴佉染夏山头撮合善详豕折视野十字口厮耨松下尘腾蹑刓隐隈曲滃浡乡郡系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