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談今說古。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詩雲子曰’,早該豁口截舌。” 元 範康 《竹葉舟》第三折:“我要去的急,怎當這漁翁攀今攬古,隻管裡盤問我這許多,好生聒絮!”亦作“ 攀今擥古 ”。 元 高文秀 《渑池會》第一折:“你可将上古名人比并,你在我跟前攀今擥古。”
“攀今攬古”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ān jīn lǎn gǔ,主要形容談話或寫作時廣泛涉及古今事物,内容跨越時代,兼具曆史與現實的讨論。
釋義
指在交流或創作中,将古今事物聯繫起來談論或引用,既涉及當下話題,又融入曆史典故。例如,元雜劇《單刀會》中關羽的台詞“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便批評對方在讨論中過度牽扯無關的古今内容。
出處與用法
近義詞與特點
原文(《單刀會》):“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
白話翻譯:你如此牽強地談論古今,何必糾結細枝末節?
此成語既可用于描述博學廣引的讨論,也可委婉批評脫離主題的繁複言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攀今攬古是一個中國成語,意思是追溯曆史,涉獵古今。它用于形容人們對過去和現在的了解和探索。
拆分部首和筆畫:攀(手之邊手)今(人之邊人)攬(手之邊手)古(口之邊古),攀古共11畫。
來源:攀今攬古最早見于《尚書•召诰》:“必以攀今攬古,要心業、修身所庶病。”後來成為一種說教的措辭,用于鼓勵人們追求和學習曆史和現實。
繁體:攀今攬古的繁體字為攀今攬古。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攀今攬古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攀字的手旁寫作攵,古字的言旁寫作言。
例句:他對曆史非常感興趣,經常攀今攬古,深入研究各個時期的文化和社會。
組詞:攀登、古代、攬取、曆史、探索。
近義詞:探尋曆史、瞻仰古迹、拾遺補缺。
反義詞:落後、閉塞、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