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嘩亂的意思、嘩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嘩亂的解釋

謂群起作亂。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三:“他認為這種人物是天神人鬼所保佑,人民所愛戴的,選擇這樣的人來當政,便可以使百姓安心,不至于嘩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嘩亂(huá luàn)是漢語詞彙,指因喧鬧、騷動而引發的混亂狀态,強調聲音嘈雜與秩序失控的雙重特征。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喧鬧騷動引發的混亂

    指人群因情緒激動、喧嘩吵鬧導緻場面失控,秩序蕩然無存。

    例:「會場突發争執,觀衆嘩亂,主持人無法維持秩序。」

  2. 聲音嘈雜與行為混亂的結合

    既包含人聲鼎沸的聽覺特征,也體現行為失序的視覺場景。

    例:「謠言傳播後,市場陷入嘩亂,商販四處奔逃。」


二、權威詞典溯源


三、典型用法與語境

  1. 曆史事件描述

    多用于記載群體性事件,如兵變、集會沖突等。

    例:「軍中糧草斷絕,士卒嘩亂,将領彈壓不及。」

  2. 社會場景刻畫

    常見于市井騷動、公共場合失控等叙述。

    例:「火警響起,劇院觀衆嘩亂,争先湧向出口。」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方向 程度差異
嘩亂 喧嘩聲與混亂并存 強調聲、行雙重失控
騷動 局部不安或小規模沖突 程度較輕,未必有喧嘩
暴動 暴力性集體反抗 性質更嚴重,含破壞性

五、文學與史料用例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五·兵志六.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老舍. 《四世同堂》.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網絡擴展解釋

“嘩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指群起作亂,通常用于描述群體因不滿或混亂而引發的騷動行為。

2.拼音與結構

3.出處與經典用例

該詞在郭沫若的《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中被引用:“選擇這樣的人來當政,便可以使百姓安心,不至于嘩亂。”。這一用例表明,其傳統語境多與政治或社會動蕩相關。

4.現代用法示例

5.使用場景

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比喻性描述群體無序狀态,但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相關詞語擴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摩背水陣長髯主簿朝奉乘急承引谌摰抽絲垂象浮名虛利剛果汞燈功過是非合口呼鶴頭紐紅樓夢健仰膠輪交融狡心戒懼計價金陵王氣卷阿臨民馬仗杪節麋沸缪蔔抹角轉彎尿道拗開蟠結根據偏宕牆岸青石清願榮羨容像審發蛇蜿受钺順機薹芥讨債鬼特寫同寅望海台晚殺韋鞲偉茂危證渥绛無何有寤生吾兄五虛涎眉鄧眼閑園笑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