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德化。《書·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爰降詔書,敦還攝任,固請移歲,表奏相望,事不我與,屈己弘化。”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我國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聖弘化,萬邦懷仁。” 明 歸有光 《嘉靖庚子科鄉試對策》之四:“自古大亂之世,未有無聖人而可以緻治者,亦未有無賢臣而可以弘化者。”
“弘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源自漢語,指弘揚德化、教化,強調通過道德或文化影響來擴大社會影響。例如:
二、曆史年號
作為日本江戶時代的年號(1844-1847年),其背景包括:
三、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弘化”被賦予積極含義:
四、其他引申
部分語境下可理解為增強影響力,如成語用法中強調“擴大與轉化”的雙重作用。
如需深入某類釋義(如曆史年號細節),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标注來源進一步查詢。
弘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廣泛宣揚和推廣某種思想、文化、道德等,使其得到普及和提升。
弘化的部首是弓,總筆畫數為12。
《弘化》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意為廣泛宣揚道德美德,使人們受到教化。
繁體字為「弘化」。
在古代漢字中,「弘化」的寫法略有不同,形狀上更加古樸,但意思和現代漢字相同。
1. 他不僅在學校教授知識,還緻力于弘化科學文化。
2. 這本書以通俗的語言弘化了藝術欣賞的知識。
1. 弘揚:廣泛宣傳和推廣。
2. 教化:教育和引導。
3. 弘揚正義:宣揚和推廣正義道德。
普及、傳播、推廣
遺忘、消失、沉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