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本;戲曲作品。《水浒傳》第二一回:“我常時見這婆娘看些曲本,頗識幾字,若是被他拿了,倒是利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錢塘 洪昉思 昇 ,相國 黃文僖公 機 之女孫壻也。人但知其《長生》曲本,與《牡丹亭》并傳,而不知其詩才在 湯若士 之上。” 夏曾佑 《小說原理》:“曲本、彈詞之類,亦攝於小説之中,其實與小説之淵源甚異。”
“曲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發音和上下文區分:
1. 戲曲/曲藝文本(qǔ běn)
這是最常見且權威的來源支持的解釋,指戲曲、曲藝的文學腳本或唱本,是表演和音樂創作的基礎。例如:
2. 成語用法(qū běn,罕見)
提到其作為成語,意為“人才受環境限制無法施展”,但其他高權威來源未提及此用法,可能屬于較冷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使用建議:
曲本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以樂曲為基礎而創作的文學作品,尤指戲曲、舞劇等的劇本。
曲本的部首是曲(音水去聲),總筆畫數為11畫。
曲本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鄭章陳蕃傳》中,用于描述陳蕃創作的音樂劇本。
曲本的繁體字為「麴本」。
古時候,曲本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麴」可以用「曲」代替,「本」可以用「杮」代替。
他是一位著名的曲本創作家。
曲本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新詞,例如「曲本劇」、「曲本藝術」。
與曲本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樂譜」、「劇本」。
與曲本意思相反的詞彙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