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悲路窮的意思、悲路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悲路窮的解釋

三國 魏 阮籍 常獨自駕車,隨意奔馳,到了路的盡頭,不能前進時,就大哭而回。見《世說新語·栖逸》 劉孝标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後用為哀歎沒有出路的典故。 唐 李白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詩:“彈琴徒激昂,出門悲路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悲路窮”是由“悲”“路”“窮”三字組成的漢語詞組,其核心含義指向對人生絕境或理想破滅的哀痛表達。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對單字的釋義:“悲”指哀痛傷感,《說文解字》釋為“痛也”;“路”本義為道路,《爾雅》注為“道也”;“窮”則含盡、極之意,《玉篇》解作“極也”。三字組合後形成複合意象,特指行至人生絕境時産生的深切悲哀。

該詞組典出魏晉文學傳統,與阮籍《詠懷詩》第八十首“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迹”的意境相承。據《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迹所窮,辄恸哭而返”,這一“窮途而哭”的典故,生動诠釋了古代文人在政治高壓下精神困頓的生存狀态。現代學者李澤厚在《美的曆程》(三聯書店,2009年修訂版)第三章指出,這種“路窮之悲”實為魏晉士人個體意識覺醒後,面對現實困境産生的哲學性苦悶。

在語義發展過程中,“悲路窮”逐漸超越字面意義,成為表達理想受阻、進退維谷的文學母題。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版)在分析六朝詩文意象時,特别強調該詞組承載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書寫傳統。當代語言學家符淮青在《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中,将此類複合詞歸入“文化語義聚合體”,認為其價值在于濃縮特定曆史語境中的集體心理體驗。

網絡擴展解釋

“悲路窮”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釋

悲路窮(拼音:bēi lù qióng)的字面意思是“哀歎道路窮盡”,比喻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悲怆心境。它源于三國時期魏國名士阮籍的典故:阮籍常獨自駕車隨意奔馳,行至道路盡頭無法前進時,便大哭而返,以此宣洩對現實的絕望與苦悶()。

二、典故出處

  1. 原始記載:出自《世說新語·栖逸》中劉孝标的注釋,引用晉代孫盛《魏氏春秋》的記錄。阮籍通過“駕車窮途而泣”的行為,表達對時局動蕩、個人抱負無法施展的悲憤()。
  2. 文學引用:唐代李白在《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中化用此典,寫下“彈琴徒激昂,出門悲路窮”,借以抒發懷才不遇的郁結()。

三、用法與延伸

四、關聯概念

與“窮途之哭”“阮籍猖狂”等成語同源,均指向阮籍的狂放不羁與精神苦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或文學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及李白的相關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嘊嘊挨賴安阜背弓不撓不折補陁落迦不足慘愦暢情尺寸之功箠楚春秋榜誕鋪道園電色疊聲定場白恩慈爾汝感銘閣诏咍台悍急黑煤潢漢黃旄煇煥兼善僥戰齎發濈濕空話連篇窺隙連婣龍碛論師煤汽燈明睿毗沙樵頭沁入肺腑七篇悛換然贊人到中年山家善色涉目舍宅世紀疏整酸凍素館燧銅鏡通替文鳐無絲有線舞羽閑邀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