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齎,通“ 資 ”。資助。 元 秦簡夫 《東堂老》第二折:“你齎發呵!與那個陷本的商賈。你齎發呵!與那個受困的官員。你齎發呵!與那個薄落的書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這倒是先生齎發了小生,這恩德怎敢有忘?”
2.指資助的錢物。
“齎發”一詞的正确寫法應為“赍發”(“齎”是“赍”的異僻字形),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詞源與結構:
文獻例證: 《漢書·晁錯傳》中“赍發”與軍事相關,指籌備物資支援軍隊。明清小說多用于描述資助落難者(如《水浒傳》《醒世恒言》)。
注意: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若需具體語境分析,建議提供例句以便進一步解讀。
《齎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帶來、攜帶頭發,通常用于形容頭發梳理得整齊、攜帶的情況。
《齎發》的部首是齊(qí),它包含了11個筆畫。
《齎發》在古代漢字中是由兩個字組成的:齎(jī)和發(fà)。齎通“脊”,原本是指植物的幹部分,後來引申為攜帶、帶來的意思。發通“頬”,意為發絲、頭發。
在繁體字中,齎可以寫作賮。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齎發可以寫成齎髮。其中,“髮”是對“發”的原本寫法,表示頭發的意思。
1. 她每天早上起床前都會花費半小時梳理頭發,所以她的發型總是齎發整齊。
2. 他齊刷刷地梳理了頭發,齎發整齊地走上舞台。
近義詞:帶發、攜帶頭發。
反義詞:蓬頭垢面、蓬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