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氣凜然”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hào qì lǐn rán
源自《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正氣凜然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來源。
浩氣凜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人的氣度和氣質。它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氣度恢宏、氣勢淩人、莊重肅穆的樣子。
浩:拆分為水部和高部,筆畫數為10;氣:拆分為氣部,筆畫數為4;凜:拆分為冫部和木部,筆畫數為10;然:拆分為灬部和肉部,筆畫數為12。
浩氣凜然最早出現在《易經·大象傳》中,“鴻飛直上,浩氣凜然”(《九二·九三》),形容君子行事順利、氣勢雄偉。後來在曆史文獻、詩詞歌賦等中頻繁出現,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浩氣凜然的寫法為:浩氣凜然。
浩氣凜然作為一個形容詞短語,它由四個獨立的漢字組成,這些漢字的寫法繼承自古代的漢字字形。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字義和發音都相同。
1. 他站在舞台上,浩氣凜然地發表緻辭,讓全場為之動容。
2. 小明看見父親穿着整齊,神情莊重,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浩氣凜然。
3. 這位将軍英勇善戰,每次帶領隊伍出征都浩氣凜然,讓人肅然起敬。
浩然、浩大、氣勢淩人、凜冽
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氣質非凡、神采奕奕
無精打采、頹廢、無氣無力、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