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獲的意思、不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獲的解釋

不得,不能。《書·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 孔 傳:“恐不得結信出言,嗣續我志。” 晉 盧谌 《贈崔溫》詩:“良儔不獲偕,舒情将焉訴?” 唐 韓愈 《複志賦》:“進既不獲其志願兮,退将遁而窮居。” 清 戴震 《道墟圖詩序》:“聞 章氏 子弟多才且賢,而餘不獲交其一二,是則餘之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獲"是漢語中由否定副詞"不"與動詞"獲"構成的短語組合,其核心語義指向"未能獲得"或"不能得到"的客觀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體系,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語義層面 "獲"字本義為獵得禽獸,《說文解字》訓為"獵所獲也",後引申為取得、得到。與否定詞"不"連用後,構成"不+獲"的能願結構,表示主體在特定情境中未能達成獲取目标,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獲命"即指未獲批準。

二、語用特征 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正式文書與書面表達,常見于"不獲受理""不獲通過"等司法或行政場景,《法律文書用語詞典》指出該短語具有客觀陳述特性,不隱含主觀意願色彩。相較口語化表述"沒得到",更具莊重性。

三、曆時演變 據《漢語史稿》考證,該組合最早見于西周金文,秦漢文獻中發展為穩定搭配。中古時期衍生出"不獲已"(不得不)的特殊用法,如《三國志》"不獲已而用之",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已消亡。

網絡擴展解釋

“不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不獲”指沒有獲得、未能實現,常用于表達努力後未達預期結果或願望落空的狀态。例如:“他多次嘗試,終不獲成功。”

二、詞源與演變

  1. 古代典籍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顧命》:“恐不獲誓言嗣”,意為擔心無法留下遺言傳承志向。
    後世如晉代盧谌、唐代韓愈的詩文中也多次使用,如“良儔不獲偕,舒情将焉訴?”(《贈崔溫》),體現其古典文學色彩。

  2. 構詞解析
    “不”表否定,“獲”指獲得,組合後強調“未能取得”的結果。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與延伸

五、注意事項

現代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與“不惑”(四十歲的代稱)混淆。如需更多古文例證,可參考《文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貴百職半點保社碧雲騢駁冗倉帑癡倒存注殚弊躭延第二國際法師發指眦裂覆舟告化兒歌樓舞榭歸璧寒氷含經函知盒子菜借绯蕺蕺集謀廥倉酷嗜懶鬼兩旦曆堦厲涉邏打勉農命風墨版磨壠腦機盤螭拼花地闆強最牽牛蹊情人眼裡出西施氫氧化鋁襦領舍短録長省墳生氣石黃铄穎熟紙縮微提珩頭版烏金拓下存詳察相期相依先神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