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好。《禮記·儒行》:“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 孔穎達 疏:“言以愛樂玩好浸漬之也。”《史記·樂書》:“ 紂 為 朝歌 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 朝歌 ’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 紂 樂好之。”
“樂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禮記·儒行》
原文提到“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意為儒家學者即使被財物和嗜好浸染,仍能堅守道義。
《史記·樂書》
以商纣王為例,稱其因沉迷“朝歌北鄙之音”(低俗音樂)導緻亡國,說明“樂好”可能指向負面偏好。
詞義延伸:
既可指一般性愛好(中性),也可特指不良嗜好(貶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例如:
構詞分解: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嗜好”“偏好”等更通用的詞彙,并注意語境褒貶。
樂好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喜愛和有興趣的事物。據《辭源》的解釋,樂指的是快樂和愉悅,好則指的是喜歡和鐘愛。樂好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一類事物或活動産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愛。
樂好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音”字部,右邊是“女”字部。它的總筆畫數是9。
樂好一詞在《說文解字》中首次出現,其字形是經過多次演變和簡化的結果。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它的來源與人們對音樂、美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有關。
繁體字“樂好”與簡體字“樂好”發音和意思相同,隻是字形上有所差異。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樂好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些許變體寫法可以在古籍中找到,但因各地書法風格的差異,字形多有變化。
1. 他對音樂有着濃厚的樂好,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彈奏鋼琴。
2. 她的樂好是繪畫,她喜歡用畫筆創作美麗的畫作。
樂觀、樂意、樂師
近義詞:興趣、愛好、喜歡。
反義詞:厭惡、讨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