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恕的意思、矜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恕的解釋

憐憫寬恕。《後漢書·郭躬傳》:“ 躬 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 宋 王安石 《與王宣徽書》之三:“某屏居丘園,衰疾日嬰,闕於修問,想蒙矜恕。” 明 王錂 《尋親記·發配》:“古人有矜恕之心,下官豈無出罪之條。叫左右劈了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矜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四個層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與構成
    由“矜”和“恕”二字組合而成。

    • 矜:意為憐憫、寬容,側重于對他人過錯表現出體恤的态度。
    • 恕:指寬宥、諒解,強調以仁厚之心包容他人的過失。
      合起來表示以寬容和憐憫之心對待他人的錯誤,體現了一種高尚的道德修養。
  2.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司法或人際交往場景,例如:

    • 《後漢書》記載郭躬執法時“多依矜恕”,主張寬厚量刑。
    • 宋代王安石在書信中以“想蒙矜恕”表達希望對方諒解的謙辭。
    • 明代戲曲《尋親記》中官員提到“矜恕之心”,體現司法中的人文關懷。
  3. 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當代語境中,“矜恕”不僅指法律層面的寬容,更擴展到日常人際關系的處理,強調換位思考與善意包容,是一種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态度。

  4.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儒家“恕道”思想,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一脈相承,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對人性弱點的理解與悲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矜恕

矜恕,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含有“憐憫寬恕”之意。它由石頭和心部組成,表示人從内心深處對他人的憐憫和寬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矜恕的部首是石字旁和心字旁,它們分别由2個和4個筆畫組成。

來源

矜恕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漢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儒家的道德觀念中,矜恕被視為一種德行,強調對他人的寬容和仁愛。

繁體

在繁體字中,矜恕分别寫作「精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矜恕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将石字旁寫作「石頭」的形狀,将心字旁寫作「心」字的形狀。

例句

1. 他矜恕有加,寬恕了衆人的過錯。

2. 在面對錯誤時,我們應該學會矜恕他人。

組詞

矜憫、自矜、仁矜、矜持、寬恕、原諒等。

近義詞

寬容、寬大、慈悲、憐憫、寬仁等。

反義詞

報複、仇恨、殘忍、無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