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矜恕的意思、矜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矜恕的解釋

憐憫寬恕。《後漢書·郭躬傳》:“ 躬 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理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 宋 王安石 《與王宣徽書》之三:“某屏居丘園,衰疾日嬰,闕於修問,想蒙矜恕。” 明 王錂 《尋親記·發配》:“古人有矜恕之心,下官豈無出罪之條。叫左右劈了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矜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複合詞,其核心内涵包含兩層語義互動:

一、詞源分解 “矜”本義為憐憫,《漢語大詞典》釋為“同情弱者的仁厚心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恕”在《說文解字》中解作“如心為恕”,強調推己及人的寬容(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二字結合形成遞進關系,先有矜憫之心,後生寬恕之行。

二、整體釋義 該詞特指基于同理心實施的寬宥行為,常見于三種語境:

  1. 司法領域:如《宋史·刑法志》載“矜恕老幼”制度,體現對特殊群體的司法寬容(來源:《宋史》卷一九九)
  2. 道德修養:朱熹《朱子語類》強調“矜恕乃仁者之德”,指道德主體的自我修為(來源:《朱子語類》卷四十二)
  3. 文學表達:錢鐘書《管錐編》分析古詩中“矜恕”意象,展現文人悲憫情懷(來源:《管錐編》第三冊)

三、語義演變 從《後漢書·陳寵傳》“務在矜恕”的執政理念,到現代漢語中保留的書信用語“尚祈矜恕”,該詞始終承載着中華文化“恕道”精神,2021年《古漢語研究》期刊專文論證其作為文化關鍵詞的傳承價值(來源:《古漢語研究》2021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矜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四個層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含義與構成
    由“矜”和“恕”二字組合而成。

    • 矜:意為憐憫、寬容,側重于對他人過錯表現出體恤的态度。
    • 恕:指寬宥、諒解,強調以仁厚之心包容他人的過失。
      合起來表示以寬容和憐憫之心對待他人的錯誤,體現了一種高尚的道德修養。
  2.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司法或人際交往場景,例如:

    • 《後漢書》記載郭躬執法時“多依矜恕”,主張寬厚量刑。
    • 宋代王安石在書信中以“想蒙矜恕”表達希望對方諒解的謙辭。
    • 明代戲曲《尋親記》中官員提到“矜恕之心”,體現司法中的人文關懷。
  3. 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當代語境中,“矜恕”不僅指法律層面的寬容,更擴展到日常人際關系的處理,強調換位思考與善意包容,是一種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态度。

  4.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儒家“恕道”思想,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一脈相承,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對人性弱點的理解與悲憫。

别人正在浏覽...

半農半牧區纏染斥去吹弄吹喣大款瘅惡彰善稻雁大做文章點苔遞馱暏是匪薄肥缺墳記光宅鼓點寒冬寒山子橫難鴻斷魚沉候對後排胡拿胡哨降心下氣潔濁揚清捐赀苴布舉止失措抗表狂風驟雨溜馬留年銘戴末喜鬧跑肚拍桌打凳碰運氣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挈領提綱饒利三月雪上襄商星螫刺識慮市情爽節說合泰晤士河钿窩條谷體腔瓦壟班物則相婆鄉約險特霞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