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燭的意思、龍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燭的解釋

(1). 燭龍 神所銜之燭。 三國 魏 曹植 《芙蓉賦》:“焜焜韡韡,爛若龍燭。”《文選·左思<吳都賦>》:“ 西蜀 之於 東吳 ,小大之相絶也,亦猶棘林螢燿而與夫樳木龍燭也。” 劉逵 注:“《山海經》曰:‘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龍 ,視為晝,暝為夜。’”參見“ 燭龍 ”。

(2).指太陽。 唐 纥幹俞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照燭兮驪珠潛吐,曭朗兮龍燭忽生。”

(3).以龍為飾之燭。 唐 劉禹錫 《觀舞柘枝》詩之一:“神飊獵紅蕖,龍燭然金枝。” 南唐 李煜 逸句:“烏照始潛輝,龍燭便争秉。” 宋 吳幵 《優古堂詩話》:“《西清詩話》謂 蔡元 長春帖子‘龍燭影中猶是臘,鳳簫聲裡已吹春’,薦紳類能傳誦,以為 蔣潁叔 作,非也。予以為此一聯全是 方幹 《除夜》詩:‘寒燈短燄方燒臘,畫角聲殘已報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龍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燭龍神所銜之燭

2.指代太陽

3.以龍紋裝飾的蠟燭

其他補充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詩詞用例及文獻考據,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山海經》《文選》等原始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龍燭的意思

龍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形狀似龍的燭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燭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征物,常常用于慶祝重要節日或慶典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龍燭的拆分部首是“龍”,表示與龍相關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為14。

來源

龍燭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清晰,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龍”和“燭”。其中,“龍”是一種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神獸,象征着中國的******與皇權;而“燭”是指點燃的蠟燭,用于照明。

繁體

龍燭的繁體字為「龍燭」,繁體字多用于中國台灣、香港等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龍燭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字形中的龍可能更加生動,燭的形狀可能也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仍然呈現出龍狀的燭台。

例句

1. 她在生日晚會上點燃了一根龍燭,為自己許下了美好的願望。

2. 莊嚴的殿堂内擺放着一對金色的龍燭,顯得非常莊重和神聖。

組詞

1. 龍珠:指龍的寶珠,常為龍在嘴中或爪中抓持。

2. 燭光:指燃燒的蠟燭的光亮。

3. 火龍:指形狀像龍的烈火。

近義詞

1. 龍燭台

2. 仙骨燈

3. 蓮燭

反義詞

1. 平凡的燭台

2. 普通的蠟燭

3. 非龍形的燭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