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th toilsome service and with distinctive merits; have worked hard and achived great things] 出了大力,吃了大苦,立了大功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史記·項羽本紀》
謂勤勞辛苦,立下大功。《史記·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説,欲誅有功之人。”《清史稿·阿濟格傳》:“王及行間将士馳驅跋涉,懸崖峻嶺,深江大河,萬有餘裡,勞苦功高。” 田漢 《盧溝橋》第二幕:“你們替祖國守住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據點,真是勞苦功高。”
“勞苦功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指付出了極大的辛勞,立下顯著的功勞。常用于形容人經曆艱辛努力後取得重大成就,多含褒義和贊頌之意,如對功臣、團隊或長輩的肯定。
源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典故背景:楚漢相争時,劉邦攻占鹹陽後,項羽在鴻門設宴欲除之。劉邦的謀士張良通過項伯(項羽叔父)周旋,劉邦在宴會上以謙卑态度表示:“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以此緩和矛盾。成語由此引申為對辛勞與功績的強調。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例句,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文學作品中相關引用。
勞苦功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經過辛勤勞動或付出較大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或成就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勞 - 部首為力,共5畫
苦 - 部首為艹,共8畫
功 - 部首為力,共8畫
來源:
勞苦功高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典籍《文子·弊學》中,意指通過辛勤勞動和勤奮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後來,這個成語廣為流傳并被廣泛應用。
繁體字:
勞苦功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勞 - 䇂
苦 - 苦、
功 - 功、鞏、攻
例句:
他是一個勞苦功高的農民,通過多年的辛勤勞動,終于實現了農田的豐收。
組詞:
勞苦 - 指辛勤勞動、辛苦
勞苦功大 - 指辛勤勞動所取得的成果或成就很大
近義詞:
勞動成果、勞動果實、辛苦成就
反義詞:
不勞而獲、輕松得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