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廟。《文選·顔延之<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詩》:“空食疲廊肆,反稅事巖耕。” 李周翰 注:“言己素餐疲倦於廊廟之列。”
“廊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廊廟”,具體解釋如下:
廊肆(拼音:láng sì)指代古代朝廷或廟堂,多用于形容與帝王、朝政相關的場所或事務。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顔延之《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詩:
“空食疲廊肆,反稅事巖耕。”
——李周翰注:“言己素餐疲倦於廊廟之列。”
意為詩人自謙身居朝廷高位卻無建樹,表達對仕途的倦怠。
“廊肆”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其含義可歸納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及古代詩文注釋。
詞義:廊肆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漢字詞語,包含了廊和肆兩個字。廊指的是寬闊的走廊,肆指的是市場、商店。
拆分部首和筆畫:廊的部首是廴,它的字形結構是頂部橫折,中間豎折的字形。肆的部首是聿,它的字形是在上方加上一點,下方是橫折的字形。整個詞語廊肆的總共的筆畫是9畫。
來源和繁體:廊肆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意思是市集。在古代,肆是一個市場的代稱,所以廊肆指的就是市中心的商店和市集。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廊肆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隻是個别的形态上的差異,如在篆書中,肆的字形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保持了基本的形态。
例句:她喜歡逛廊肆,看各種各樣的貨物。
組詞:商廊、冷廊、書肆、鋪肆
近義詞:市井、集市、市集
反義詞:官署、府邸、宮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