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竽的意思、籁竽的詳細解釋
籁竽的解釋
謂箫與竽,用竹制的管樂器。 明 徐渭 《避暑豁然堂大雨》詩:“松篁作籟竽,蕭颯爽神志。”
詞語分解
- 籁的解釋 籁 (籟) à 古代的一種箫。 孔穴裡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響:天籁。萬籁俱寂。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竽的解釋 竽 ú 古代吹奏樂器,像笙,有三十六簧:濫竽充數。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籁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可從以下角度綜合理解:
1.基本含義
- 字面指代:由“籁”和“竽”兩種古代竹制管樂器組成。其中:
- “籁”:原指古代箫類樂器,後泛指孔穴中發出的聲音或自然聲響。
- “竽”:古代吹奏樂器,形似笙,常用于宮廷雅樂。
- 合稱意義:常指箫與竽的合奏,或泛指竹制管樂器的音樂。
2.引申與用法
- 形容音樂優美:部分語境中(如成語用法),“籁竽”可比喻音樂或聲音的悅耳動聽,如“松篁作籁竽”形容風吹竹林如樂器合鳴的自然之聲。
- 文學引用:明代徐渭在《避暑豁然堂大雨》中曾用“籁竽”描繪風雨與竹林的交響,凸顯其詩意表達。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詩文或藝術評論,描述音樂、自然聲響的美妙,或借代傳統樂器的雅緻意境。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語言學分析,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籁竽》的意思
《籁竽》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樂器聲音悠揚動聽。它源自古代樂器“竽”,用以比喻音樂的美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籁竽》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竹”,它的總筆畫數為20劃。
來源和繁體
《籁竽》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葛生》篇,原文為:“君子至止鼓鐘,無咎無譽,籁竽卒卒。”繁體字為「籟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籁竽》在古時候的寫法是「籟竽」,其中的「竽」字也有不同的寫法,比如「芋」、「芌」等。
例句
1. 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籁竽》,讓我陶醉在美妙的音樂中。
2. 音樂家巧妙地運用《籁竽》的節奏,使整個音樂會更加動聽。
組詞
1. 竽聲:指竽樂的聲音。
2. 箫竽:表示音樂的美妙和高雅。
近義詞
悠揚、動聽、悅耳。
反義詞
刺耳、嘈雜、難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