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舍人的意思、起居舍人的詳細解釋
起居舍人的解釋
職官名。主修《起居注》。 隋 置, 唐 宋 沿置之。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 煬帝 以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員,職隸中書省。”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起居舍人 韋綬 ,以心疾廢。” 蔡東藩 《唐史通俗演義》第八回:“﹝ 竇建德 ﹞授 魏徵 起居舍人。”亦省稱“ 起居 ”。 宋 秦觀 《送錢秀才序》:“ 節 , 吳越 文穆王 之苗裔,翰林之孫,起居之子,倜儻好事,有父祖風雲。”
詞語分解
- 起居的解釋 指日常生活作息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詳細解釋.舉動;行動。《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鄭玄 注:“起居,猶舉事動作。” 唐 韓愈 《送李願歸
- 舍人的解釋 .官名。《周禮·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宮中之政,分其財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宮内人之意,後世以為親近左右之官。 秦 漢 有太子舍人,為太子屬官; 魏 晉 以後有中書通事舍人,掌傳宣诏命; 隋
網絡擴展解釋
“起居舍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職,主要負責記錄皇帝的言行和國家大事,為史書編纂提供原始材料。以下是詳細解釋:
1.起源與設置
- 該官職始設于隋炀帝時期(607年),隸屬内史省,最初職責是編修《起居注》。
- 唐代沿襲此制,但隸屬和名稱多次調整。例如:
- 貞觀初年廢舍人,改設起居郎于門下省,負責記錄皇帝日常行動。
- 顯慶三年(658年)複置“起居舍人”于中書省,與起居郎分工:舍人記錄皇帝命令,郎官記錄日常言行。
2.職責與分工
- 核心任務:如實記載皇帝的言行、诏令及國家重大事件,形成《起居注》。
- 分工特點:
- 唐代将起居舍人稱為“右史”,起居郎為“左史”,兩者在朝會時分别立于殿中左右,共同完成記錄。
- 宋代延續此制,但逐漸演變為虛職。
3.曆史演變
- 名稱變更: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稱“右史”,鹹亨元年(670年)恢複舊稱。
- 朝代延續:除隋唐外,宋、遼等朝代也設此職,但職能逐漸弱化。
4.意義與影響
- 起居舍人的記錄是編纂正史的重要依據,體現了古代史官“君舉必書”的原則。
- 成語“起居舍人”後來衍生出比喻義,形容負責照料他人生活起居的角色。
如需更完整的制度變遷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漢典、國學大師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起居舍人
《起居舍人》是一個中國古代的官職名稱,代指負責皇帝日常起居和居住安排的官員。拆分該詞可以得到三個部首:走、居、舌,并且共有12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宮廷制度。
在繁體字中,起居舍人的寫法與簡體字大緻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起居舍人的表述方式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使用"起居舍人"的例句:
皇帝的起居舍人負責安排他每天的起床、休息和生活起居事宜。
與"起居舍人"相關的組詞有:宮廷、朝廷、皇帝、官員等。
"起居舍人"的近義詞可以是:"侍從官"、"侍禦"。
"起居舍人"的反義詞可能是:"外廷官"、"外廷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