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止自若的意思、舉止自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止自若的解釋

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态。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舉止自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釋義

指人的行為、動作保持自然常态,形容遇到突發情況時鎮定從容,不慌亂。其中“自若”意為“保持原樣”,強調神态和動作的穩定性。

出處

源自《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六年》記載的故事:李孝恭率軍出征前宴請将領,席間命人取水,水卻突然變成血紅色,衆人驚恐失色,唯獨李孝恭“舉止自若”,表現出非凡的鎮定。

用法與特點

示例

補充說明

該成語不僅強調外在行為的穩定,更隱含内在心理素質的強大,常用于褒義語境。英文可譯為“Behave with composure”。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止自若

《舉止自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非常自然得體,毫不拘束。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各種場合中都能保持得體與輕松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舉(手部)+ 止(足部)+ 自(自己)+ 若(像);共計13個筆畫。

來源:《世說新語·言語》中有一則故事:“謝靈運求為廬陰尉,可須展其才。夏侯賓:‘置褒望級焉|舉止自若。從之。” 這個故事中的“舉止自若”被後人引用作為成語使用。

繁體:舉止自若。

古時候漢字寫法:舉(舉手)止(足)自(己)若(像)。

例句:他在演講時舉止自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端莊舉止、姿态自若、騎士風度。

近義詞:行為得體、謹慎從容、言行合一。

反義詞:笨拙、隨意、粗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