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舉止自若的意思、舉止自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舉止自若的解釋

自若:象原來的樣子。舉動不失常态。形容臨事鎮定,舉動不失常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舉止自若

指人的行為動作自然從容,毫不慌亂,保持常态。多用于形容人在壓力、變故或危急情況下表現出的鎮定态度。

一、詞義解析

  1. 舉止:指人的姿态、動作和行為風度(《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自若:意為神态自然,不改變常态(《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組合後強調行為與神态的協調統一,體現内在的沉穩與修養。

二、深層内涵

該成語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對君子風度的推崇,如《禮記·玉藻》提倡“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強調言行需始終得體。其核心在于:

三、經典用例

  1. 古代典籍

    《晉書·王戎傳》載王戎幼時“觀虎圈,虎吼,衆皆奔走,戎獨立自若”,展現其膽識。

  2. 現代語境

    如外交場合中“代表發言舉止自若,彰顯大國風範”(《人民日報》2023年典型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線上版
  2. 劉潔修.《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開明出版社. 簡介頁
  3. 《晉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數據庫
  4. 人民日報語料庫. 檢索系統

網絡擴展解釋

“舉止自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釋義

指人的行為、動作保持自然常态,形容遇到突發情況時鎮定從容,不慌亂。其中“自若”意為“保持原樣”,強調神态和動作的穩定性。

出處

源自《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六年》記載的故事:李孝恭率軍出征前宴請将領,席間命人取水,水卻突然變成血紅色,衆人驚恐失色,唯獨李孝恭“舉止自若”,表現出非凡的鎮定。

用法與特點

示例

補充說明

該成語不僅強調外在行為的穩定,更隱含内在心理素質的強大,常用于褒義語境。英文可譯為“Behave with composure”。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直入白合報答處業叨名低嘿發縱指示分剟風起潮湧府任扶杖輻照膏車秣馬庚虎隔斜公式化挂肚牽心桄麪桂父駭懼龢協畫寝麾掃鹘侖吞棗獲丑姜子牙驚起梁塵進履之書近年進退損益金娃娃浸微浸消盡緻即且極戍客房攔擋列如洛賓笙眉高眼下孟冬密茂名姝難忍排牙旁民棄材崷崪跂伫犬馬之誠取裁鵲乳上征術科斯巴達克思鐵線聽其自流通印鮮腴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