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詈詞。猶壞東西。《西遊記》第十七回:“那怪聞言,呵呵冷笑道:‘你這個潑物!原來昨夜那火就是你放的!’”
“潑物”是漢語中一個帶有貶義的詈詞(罵人的話),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兇頑無理的人或壞東西,常用于斥責對方品行惡劣或不可理喻。例如《西遊記》第八回中,菩薩的徒弟斥責對方時稱“潑物”,體現對無知者的貶斥。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尤其是白話小說中,如《西遊記》第十七回妖怪對孫悟空罵道:“你這個潑物!原來昨夜那火就是你放的!”。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屬于古語範疇。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pō wù,由“潑”(本義為蠻橫)和“物”(代指對象)組合而成,整體凸顯對人物的負面評價。
近義關聯詞
與“潑才”“蠢物”等詞類似,均用于表達對他人品性的貶損,常見于明清小說的人物對話場景。
建議需要具體分析古典文學語境時,可參考《西遊記》相關章節原文(如第八回、第十七回)進一步體會其使用場景。
《潑物》是一個常用于口語中的詞語,通常用來指代行為粗魯、無禮或惡意冒犯他人的人或事物。
《潑物》這個詞由“水”和“物”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8。
《潑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潑皮”一詞,指的是素行沒品、行為粗野的人。後來,這個含義逐漸擴展,并衍生出了現在的《潑物》這一詞語。
《潑物》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潑物」。
在古代漢字中,表示《潑物》這一意思的常用寫法為「潑賤人」或「潑散人」,用來形容行為粗魯或惡意冒犯的人。
1. 他整天對我冷嘲熱諷,簡直是個大潑物。
2. 那個同學對老師說出了非常無禮的話,真是個潑物。
潑皮、潑辣、潑婦、潑冷水。
粗人、無禮者、惡劣分子。
紳士、有禮貌的人、溫文爾雅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