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流利。 清 許秋垞 《聞見異辭·聞笛動情》:“延醫診視,據雲:‘左手寸脈濇滞,姑拟逍遙散以治之。’”
“濇滞”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è zhì,其基本含義為不流利。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
構詞解析:
使用建議:
由于現有公開資料中關于該詞的解釋較為簡略,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或咨詢語言學、文獻學領域的專家。
「濇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液體粘稠而不流動。形容液體黏稠度大,流動緩慢。
「濇滞」的拆分部首是「水」和「滞」。其中,「水」表示與水相關,「滞」是指阻礙、停滞。
該詞的筆畫數為15畫,其中「水」部的4畫與「滞」部的11畫。
「濇滞」這個詞源自《爾雅·釋诂》一書,意思與現代相同。在繁體中,「濇滞」的寫法一般保持不變。
在古代,「濇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其中的「水」部分可能會寫成「氵」,而「滞」部分則可能會寫成「⺺」。但總體來說,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仿。
1. 這種膠水濇滞得很厲害,不容易塗抹。
2. 冬天的時候,河水會變得濇滞,很容易結冰。
1. 濇滞不流:形容液體黏稠而不易流動。
2. 濇滞粘液:指人體分泌的黏稠液體,如痰。
1. 粘稠:形容物質黏黏糊糊的。
2. 黏液:指動物體内分泌的液體,常見于粘膜表面。
1. 流動:形容物質自由移動、變動。
2. 順滑:形容表面不帶有摩擦或阻力,容易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