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利的意思、課利的詳細解釋
課利的解釋
定額的賦稅。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如闕課利,依條科責者。”《宋史·職官志三》:“曰房地,掌諸州樓店務房廊課利,僧道免丁錢及土貢獻物。”
詞語分解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 利的解釋 利 ì 好處,與“害”“弊”相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興利除弊。 使順利、得到好處:利己。利用厚生(充分發揮物的作用,使民衆生活優厚富裕起來)。 與願望相符合:吉利。順利。 刀口快,針尖銳,與
網絡擴展解釋
“課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定額的賦稅,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定義:指國家或官府按固定額度征收的稅賦,常見于唐代至宋代的文獻中。例如,唐代韓愈在《論變鹽法事宜狀》中提到“如阙課利,依條科責者”,《宋史·職官志》也記載其涉及房廊稅、僧道免丁錢等。
文獻例證
- 唐代鹽稅:韓愈的奏狀中強調,若鹽稅(課利)未達定額,需按律追責。
- 宋代稅目:《宋史》記載,“課利”包括樓店務房廊稅、僧道免丁錢等,由專門機構管理。
補充說明
- 詞源:“課”指征收,“利”指稅利,合稱固定稅賦。
- 常見誤解: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将其解釋為“巧妙方法”,但此說法缺乏文獻支持,可能混淆了其他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宋史》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課利》
《課利》(kè lì)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作名詞,意為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和方法。
《課利》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課利》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讠”(讠部)表示與言語有關,右邊的部首是“廠”(廠部)表示與建築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2。
《課利》的來源
《課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通過課堂學習和各種技能培訓來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将這個過程和方法稱為“課利”。
《課利》的繁體寫法
《課利》的繁體寫法為「課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一些差異。關于《課利》,在一些古代文獻中,它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例如,可能會将“讠”部寫作“言”部。
《課利》的例句
1. 我今天上了一堂非常有意思的數學課,真的很有課利。
2. 學習一門外語需要很多課利,要不斷地積累和練習。
《課利》的組詞
1. 課程:表示學習和教育中的某一門課
2. 利益:表示從學習中獲得的好處和利益
3. 利用:表示充分運用和利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課利》的近義詞
學習、研究、探索
《課利》的反義詞
放棄、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