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課利的意思、課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課利的解釋

定額的賦稅。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如闕課利,依條科責者。”《宋史·職官志三》:“曰房地,掌諸州樓店務房廊課利,僧道免丁錢及土貢獻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課利"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官府通過稅收形式征收的利潤或利益。該詞由"課"與"利"兩個語素構成:

  1. 詞義解析

    "課"本義為考核(《說文解字》),引申為按規定數額征收賦稅,《舊唐書·職官志》載"凡賦人之制有四……四曰課";"利"指利益、利潤。二字組合後特指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征收的法定利潤。

  2. 詞源考證

    最早見于宋代經濟文獻,《宋史·食貨志》記載:"諸路課利,歲有定額",指地方財政年度稅收目标。明清時期演變為商業稅種的代稱,如《明會典》所述"市肆門攤課利"即指商鋪營業稅。

  3. 現代應用

    當代漢語中保留在曆史文獻研究及古代經濟制度論述中。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舊時指國家征收的賦稅和專賣利潤",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則強調其"官府通過專賣、稅收等途徑獲取的財政收入"特性。

  4. 權威解釋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在唐宋時期特指鹽鐵酒茶等專營商品的政府利潤,與普通賦稅("租庸調")形成區别。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補充說明其包含"強制征課"與"壟斷經營"雙重屬性。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網絡擴展解釋

“課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定額的賦稅,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文獻例證

  1. 唐代鹽稅:韓愈的奏狀中強調,若鹽稅(課利)未達定額,需按律追責。
  2. 宋代稅目:《宋史》記載,“課利”包括樓店務房廊稅、僧道免丁錢等,由專門機構管理。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宋史》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丈須飽漲悖骜辨嚴不規則蠶蝕尺二寃家垂水瘁心單勾胴朦東溟臣段疋笃弼飯籃廢官鳳尾绫桴槎撫盤古話桂序華燈歡浃角鋼況趣老光纍垂斂衣狸貓軨服鸾鳴密簡明火執械木斛曩代撚兒陪送罷于奔命啓拆輕飄清行清源山旗校上來讪詈時務策詩學稅鞍莎草瑣事停蓄痛痛快快倇娈委卸文戲俉俉祥火飨燕銜巵懈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