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銜杯。 南朝 梁 何遜 桓季珪 《至大雷聯句》:“江潭望如此,銜巵共君傾。” 清 唐孫華 《次和酬恺功院長見懷一百韻》:“每聞頻換綬,無復共銜巵。”
“銜巵”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古代用法分析:
1. 字詞解析
2. 組合含義 “銜巵”字面指用嘴含着酒杯,可能用于以下語境:
3. 特殊說明 該詞極少見于現代漢語,多存于古籍或仿古文學中。由于未檢索到具體文獻用例,以上解讀基于漢字本義和文言常見搭配。若需精準釋義,建議提供具體出處或查閱《漢語大字典》《故訓彙纂》等工具書。
銜巵(xián zhī)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根據現代漢語成語詞典的解釋,它指的是托舉着酒器。在古代,酒器常用巵代稱。
銜巵的部首是衣,包含了兩個部首衣和巾。根據《康熙字典》,銜巵的總筆畫數為五筆。
銜巵一詞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文獻,如《禮記·曲禮上》:“兄履其中,揖而見之,徹而升之,揖而坐之,食一豚酒一巵也。”可見,銜巵在古代的禮儀中是常見的一種動作。
銜巵的繁體字為 "銜巵"。
據《說文解字》記載,銜巵的古時寫法為 "衖",即指衣縫的位置。
他銜巵勸酒,展現了他作為主人的熱情款待。
托巵、斟巵、鬥巵等。
舉杯、托盤。
放下、端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