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差之毫氂,失之千裡的意思、差之毫氂,失之千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差之毫氂,失之千裡的解釋

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裡 ”。氂,亦作“ 釐 ”。《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裡。”《舊唐書·魏徵傳》:“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裡。”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裡,掉在壕裡,籤了大腿。”《玉嬌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裡,一着不到,滿盤從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差之毫氂,失之千裡”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開始時微小的偏差,最終可能導緻巨大的錯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最早來源:
    • 《禮記·經解》提到“差若毫厘,缪以千裡”,強調君子需謹慎初始(“君子慎始”)。
    • 《魏書·樂志》進一步明确:“差之毫氂,失之千裡”,指出微小誤差的累積效應。
  2. 演變與變體:
    • 後世多寫作“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或“失之毫厘,差之千裡”,字形“氂”逐漸被“厘”替代,但含義一緻。

三、應用場景

  1. 科學研究:如航天工程中,軌道計算的微小誤差可能導緻任務失敗。
  2. 日常生活:金融投資、醫療用藥等需精準的領域,強調精确性的重要性。
  3. 文學引用:元代《襄陽會》《玉嬌梨》等作品均用此成語警示細節決定成敗。

四、總結

該成語通過對比“毫氂”與“千裡”,生動诠釋了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適用于強調嚴謹性、精準度的語境。現代使用中,“毫厘”替代“毫氂”更為常見,但核心意義未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禮記》《魏書》或《增廣賢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差距雖然隻是很小的一部分,但結果卻可能相差非常大。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巳與毛,并且總共有16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先進》這篇經典的文獻,用來描述小錯誤可能會導緻巨大損失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在古代,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意思是相同的。 一些例句使用這個成語,比如:他的粗心大意導緻了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商機,可以說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這個詞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差異、差距等。與之近義的詞有稍縱即逝、一絲不苟等,與之反義的詞有牢記在心、精益求精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