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較的意思、考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較的解釋

見“ 攷校 ”。


(1).查考比較。 南朝 宋 裴駰 《<史記集解>序》:“考較此書,文句不同,有多有少,莫辨其實。”《老殘遊記》第十九回:“自己卻到中西大藥房裡,找着一個掌櫃的,仔細考較一番。” 茅盾 《林家鋪子》二:“瞧見他的眼光瞥到什麼貨物上,就趕快拿出那種貨物請他考較。”

(2).稽查,檢查。《元典章·戶部八·雜課》:“年終作數,考較了當,失收布稅四十六定二十八兩五錢一分。”《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時 郭嘉 、 程昱 考較錢糧方回,知 曹操 已遣 玄德 進兵 徐州 。”

(3).考課。考核官吏的政績。《宋史·選舉志六》:“類考較前三年定為三等,中者無所賞罰,上者或轉官、或減磨勘,下者降官、展磨勘,各有等差。”

(4).考核,考試。 清 顧炎武 《生員論下》:“若夫溫故知新,中年考較,以蘄至於成材,則當參酌乎古今之法。”《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天申兄 ,還是去年考較時相會,又早半載有餘了。”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三章第一節:“﹝ 周世宗 ﹞令 趙匡胤 考較武藝,選取優異,成立特精軍隊,稱為殿前諸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考較”是一個複合詞,結合了“考”與“較”的含義,核心意義為通過對比、核查等方式進行評判或檢驗。根據權威資料和文獻用例,其具體解釋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 查考比較
    指通過對比文獻、數據或事實進行驗證分析。例如南朝裴駰在《史記集解序》中通過考較不同版本《史記》的文句差異,辨析内容真實性。

  2. 稽查與檢查
    強調對事務的審查核實。如《元典章》記載官府對稅收的考較,或《三國演義》中郭嘉、程昱核查錢糧後彙報曹操的情節。

  3. 官吏政績考核
    特指古代對官員的考課制度。如《宋史·選舉志》提到将官員政績分為三等,依據考較結果進行升遷或降級。

  4. 考核與考試
    廣義上指對能力或知識的測試。清代顧炎武在《生員論》中主張通過考較選拔人才,周世宗也曾命趙匡胤考較武藝以組建精銳軍隊。

注意:部分文獻中“考較”與“攷校”通用(“攷”為“考”的異體字),二者含義相近,均含核查、評判之義。該詞多用于學術研究、政務管理或商業評估等場景,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考較

考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的意思十分豐富而多樣。在現代漢語中,它用作動詞,主要指審視、核對或評估某些事物,以求得到最佳的結果。它還可用作名詞,表示對事物的較量或比較。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考:木(mù)+而(ér),共3畫

較:冫(bīng)+刀(dāo),共5畫

來源:

考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它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了不同的意義和用法,成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詞語。

繁體:

考較的繁體字為「考較」,可以看出它在筆畫結構上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字形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演變過程中,考較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但大緻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形态。

例句:

1. 他善于考較琴棋書畫的細節,因此在藝術領域有很高的造詣。

2. 這位老師對學生的作業總是考較得很嚴格,希望他們能不斷進步。

組詞:

考慮、考察、考證、考核、比較、評估、評價

近義詞:

核對、審視、辨别、檢查

反義詞:

放任、不求甚解、不加辨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