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興愉快的樣子。《水浒傳》第十五回:“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若能勾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亦作“ 開眉笑眼 ”。《黑籍冤魂》第十九回:“他覺沒趣,站起來説聲叨擾,開眉笑眼,得意洋洋的去了。”
“開眉展眼”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用于形容人高興愉快的神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因喜悅而眉頭舒展、眼睛含笑的樣子,整體傳達出輕松愉悅的情緒狀态。
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十五回:“若能夠受用得一日,便死了開眉展眼。”。此句通過誇張手法,強調短暫歡愉的珍貴。
該成語感情色彩為中性,既可用于褒義語境,也可在特定情況下表現苦中作樂的狀态(如《水浒傳》原句)。
《開眉展眼》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人的表情開朗自信、精神飽滿,表達了積極樂觀的心态和愉悅的情緒。
成語《開眉展眼》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開”、“眉”、“展”、“眼”。
部首和拆分筆畫如下:
據考證,成語《開眉展眼》最早出現在《詩經·旱麓》:“夙夜匪解,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聞其聲,佼于群英”。成語本義是形容一種警戒、小心謹慎的狀态。後來逐漸演變為表達人的表情開朗自信、神情振奮的意思。
成語《開眉展眼》的繁體寫法為「開眉展眼」。
在古代,成語《開眉展眼》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
他那開眉展眼的笑容,讓所有人感到他内心的喜悅。
在比賽中,選手們都開眉展眼地等待着獲勝的消息。
與《開眉展眼》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眉開眼笑”、“笑逐顔開”等。
與《開眉展眼》意義相反的詞語有“眉頭緊鎖”、“沉悶不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