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憤怒,憤恨。 唐 常衮 《故四鎮北庭行營節度支扶風郡王贈司徒馬公神道碑銘》:“由是愾憤邊戎,徘徊孤劍。遂西至絶域,以奇功累授裨将。”
“忾憤”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ài fèn,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指憤怒、憤恨,多用于描述因不公或外敵引發的強烈情緒。例如唐代常衮在碑銘中寫道:“忾憤邊戎,徘徊孤劍”,表達對邊疆戰事的激憤之情。
詞語結構
使用場景
常見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尤其適合描述對民族、家國等宏大主題的憤慨。例如:“将士們忾憤于敵寇侵擾,誓死守衛疆土”。
近義詞與辨析
近義詞如“憤懑”“義憤”,但“忾憤”更側重集體性或針對外部威脅的憤怒,帶有抗争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代文獻或權威詞典。
《忾憤》是一個形容詞,意為極度憤怒或憤慨。當一個人因為某種令人憎惡或不公正的事情而感到憤怒時,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他的情緒。
《忾憤》由「忄」和「忿」兩個部首組成,「忄」是心的上半部分,表示與情感有關,「忿」則代表憤怒。根據字典查詢,「忾憤」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忾憤》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繁體字《忾憤》是以繁體字形式書寫的《忾憤》,在部分中文地區中仍然使用繁體字。
在古代,「忾憤」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不同。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忾」的古體寫法是「忄去心」,「憤」的古體寫法是「忄二忿」。
以下是一些使用「忾憤」的例句:
1. 得知自己被背叛的消息後,他心中充滿了忾憤之情。
2. 她看到那個不折不扣的騙子,忾憤之火立即在她的胸腔中燃燒起來。
3. 這個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讓許多人感到忾憤不平。
與「忾憤」相關的組詞有「憤怒」、「憤慨」、「憤恨」等。
與「忾憤」近義的詞彙有「憤怒」、「憤慨」、「憤恨」、「憤世嫉俗」等。與「忾憤」反義的詞彙有「寬容」、「寬宏大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