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爽快舒暢貌。 唐 李白 《遊秋浦白笴陂》詩之二:“ 白笴 夜長嘯,爽然溪谷寒。”《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李克讓 看見湖山佳勝,宛然神仙境界,不覺心中爽然。”《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登時把先前思慕心腸,如濯向冰壺,不留渣滓,倒也爽然。”
(2).豁然;了然。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五》:“天下積玩之所緻,固有激之以賞而人不知勸,陳之以罰而乃以爽然悟、廢然返者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端 始爽然自悟,然恐 晚霞 惡其非人,囑母勿復言。” 清 姚瑩 《來孝女傳》:“世有以殉身為愚孝者,觀於 來 女,可爽然矣。”
(3).茫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梅詩》:“予每與 施愚山 侍讀言及《宛陵集》, 施 輒不應,蓋意不滿 梅 詩也。一日,予曰:‘扁舟 洞庭 去,落日 松江 宿。此誰語?’ 愚山 曰:‘ 韋蘇州 、 劉文房 耶?’予曰:‘乃公鄉人 梅聖俞 。’ 愚山 為之爽然久之。” 茅盾 《動搖》八:“﹝他﹞不願自尋煩惱,所以隻爽然片刻,便又高興起來。”參見“ 爽然若失 ”。
(4).消失貌。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
“爽然”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權威工具書。
爽然是一個常用的詞彙,表示心情愉快,舒暢,無憂無慮。它可以指人的心境、情緒或事物的狀态,形容人感到暢快、順心、舒適。
爽然的部首為爻,筆畫數為9。
爽然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文獻。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黍離》中的一句詩句:“亦既食止,亦既飲止,亦既宴止。”其中“亦既宴止”被解釋為“阕然而息快樂”,後來演化為現代的“爽然”。
爽然的繁體字為爽然。
在古時候,爽然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現代的意義和用法。古代文獻中使用的爽然一詞中,多以句末使用,形容人們的快樂和滿足。
1. 他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醒來,心情爽然。
2. 她聽到好消息後,臉上露出了一個爽然的笑容。
3. 散步在郊外,呼吸新鮮空氣,心情頓時變得爽然起來。
爽然可以作為一個形容詞,可以構成其他詞語:爽然若失、爽然無比、爽然大悟等。
爽然的近義詞包括愉快、暢快、快樂、歡暢等
爽然的反義詞包括不快、沮喪、煩惱、不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