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均土 ”。 明 洪武 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戶有田一頃,則出丁夫一人,每年農閑時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頃的戶,由幾戶湊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戶充夫,非佃戶充夫者由田主按畝出米二升五合給予補助。實際服役的都是貧苦農民和佃戶。此制僅施行于部分予補助。實際服役的都是貧苦農民和佃戶。此制僅施行于部分地區。後為裡甲制所代替。參閱《明史·食貨志二》。
“均工夫”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均工夫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推行的按田畝征派徭役的制度,亦稱“均土”。其核心内容包括:
作為成語,“均工夫”(jūn gōngfu)形容在各方面均投入細緻、全面的努力。例如:“他做研究均工夫,每個細節都仔細推敲。”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度細節,可查閱《明史·食貨志二》或知網相關文獻。
《均工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平均努力、均衡分配時間和精力。
《均工夫》這個成語的拆分是“⺇”(立部)+“工”(工部)+“夫”(夫部),共有9畫。
《均工夫》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明代《*********外交文選集》,*********曾在1949年11月16日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這個成語,用來表達人們應該以平均的方式分配努力和時間。
《均工夫》的繁體字是「均工夫」。
在古時候,「均工夫」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均壴」、「均工寸弗」等。
我每天都要堅持學習,不能隻在某一個科目上下工夫,而要對所有科目都均工夫。
均衡、均勻、工夫不到位、分配平均
平均努力、統一分配、分工合理
不平衡努力、不公平分配、不均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