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 均土 ”。 明 洪武 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户有田一顷,则出丁夫一人,每年农闲时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顷的户,由几户凑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户充夫,非佃户充夫者由田主按亩出米二升五合给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地区。后为里甲制所代替。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均工夫”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均工夫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推行的按田亩征派徭役的制度,亦称“均土”。其核心内容包括:
作为成语,“均工夫”(jūn gōngfu)形容在各方面均投入细致、全面的努力。例如:“他做研究均工夫,每个细节都仔细推敲。”
如需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可查阅《明史·食货志二》或知网相关文献。
《均工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平均努力、均衡分配时间和精力。
《均工夫》这个成语的拆分是“⺇”(立部)+“工”(工部)+“夫”(夫部),共有9画。
《均工夫》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明代《*********外交文选集》,*********曾在1949年11月16日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了这个成语,用来表达人们应该以平均的方式分配努力和时间。
《均工夫》的繁体字是「均工夫」。
在古时候,「均工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如「均壴」、「均工寸弗」等。
我每天都要坚持学习,不能只在某一个科目上下工夫,而要对所有科目都均工夫。
均衡、均匀、工夫不到位、分配平均
平均努力、统一分配、分工合理
不平衡努力、不公平分配、不均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