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fuse payment]∶拒絕付款
(2) [dishonor]∶拒絕接收或支付
拒付
指在商業、金融或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明确拒絕履行支付款項義務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拒絕支付義務
指付款人(如票據承兌人、債務人)對到期應付款項明确表示不予支付的行為。例如彙票、支票的持票人提示付款時,付款人拒絕兌付票面金額。該行為需以明示或法定形式(如出具退票理由書)作出,區别于單純的拖欠或延遲支付。
法律效力與後果
拒付将觸發法定追索權。以票據為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六十一條,彙票被拒絕付款後,持票人可向背書人、出票人等前手行使追索權,要求清償本金及利息等費用。 在合同關系中,拒付可能構成根本違約,守約方有權解除合同并主張損害賠償。
常見適用場景
構成要件
需滿足兩項條件:
示例
甲公司向乙公司籤發支票支付貨款,乙公司持票至銀行提示付款時,因甲公司賬戶餘額不足遭銀行拒付,乙公司隨即依法向甲公司及擔保人追索票款。
權威參考來源
拒付指在金融交易或票據流轉中,付款方拒絕履行支付義務的行為。其含義和表現形式可分為以下兩類:
核心定義
持票人提示彙票要求承兌或付款時,付款人明确拒絕(如拒絕承兌、拒絕付款),或因付款人失蹤、死亡、破産等導緻付款事實無法完成,均構成拒付。例如,彙票被拒付後,持票人可向出票人或前手追索。
表現形式
應用場景
處理流程
持卡人提交拒付申請後,發卡行審核并轉交收單機構,最終由商家提供交易憑證(如物流記錄)進行抗辯。
拒付不同于單純“拒絕付款”,還包括事實無法支付的情形(如付款人死亡)。在跨境業務中,拒付率是風控的重要指标,需商家提前防範。
絆住并日而食程律春台戲醇修湊理代償悼稚電扇噸位高棉族貴踴好好先生黑祲戶曹參軍禍羅嫁接疆境将校交會積楚舊雨今雨舉鼎絕脰軍門開花帳淚竹燎鑪躐拜犂花曆階茅台面齒廟號明潔米雪南北曲貧素破禁前來乾音輕驟韶茂弞杻身屍襫襏士家熟軟私塞訴聞俗疑塌嘴投梭透脫土長根生僞惑文名誣詐夏蟲朝菌綫絡子信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