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远的地方。《楚辞·远游》:“舒并节以驰騖兮,逴絶垠乎寒门。” 洪兴祖 补注引 李善 曰:“絶垠,天边之际也。” 晋 张华 《鹪鹩赋》序:“或凌赤霄之际,或託絶垠之外。” 唐 李白 《明堂赋》:“沓苍穹之絶垠,跨皇居之太半。”
“絶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繁体写法为“絶”,简体形式为“绝垠”,读音为jué yín,含义如下:
指极远的地方,常用来形容天边或遥不可及的边界。例如,《楚辞·远游》中“逴绝垠乎寒门”一句,意为跨越至遥远的天际。
近义词包括“天涯”“天际”,而“无垠”则侧重形容广阔无边,与“绝垠”的“遥远边界”略有差异。
“絶”是“绝”的繁体字,两字含义相同;“垠”本义为边际,组合后强化了“极远”的语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楚辞》及汉唐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絶垠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的是极为辽阔无边的样子,形容某事物非常广袤,没有尽头。它常用来形容山河大地的壮丽景色,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抽象事物的广博和无限。
絶垠的部首是土字旁,它是一个常见的汉字部首,表示与土地、地球相关的意义。
絶垠的笔画数为13画,是一个稍微复杂的汉字。
絶垠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尔雅》这本古代辞书中,意思是指极端的辽阔无垠。后来,这个词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并成为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壮丽的景象。
絶垠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絕崟」。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絶垠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以保留原意。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参考古籍和铭文。
1. 山水之间,山势绵延起伏,尽收眼底,俨然一幅絶垠的画卷。
2.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都是一个绵延絶垠的领域,有无穷的探索。
1. 絶世垠绝(形容极为卓越,非常罕见)。
2. 絶垠无涯(形容极为广阔,毫无边际)。
广袤无垠、浩渺无边、辽阔无垠。
狭小有限、有界有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