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狷狭。《宋书·刘湛传》:“ 义恭 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 湛 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 宋 司马光 《龚君宾论》:“﹝ 伯夷 、 叔齐 ﹞不食 周 粟而饿死,狷隘如此, 仲尼 犹称之曰仁,以为不殞其节而已。” 明 李贽 《高洁说》:“余性好洁,好洁则狷隘而不能容。” 清 戴名世 《<徐贻孙遗稿>序》:“ 貽孙 性狷隘,不能容物,而文亦似之。”
“狷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uàn ài,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特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狷隘”意为性格急躁、心胸狭窄,常指人固执己见、缺乏包容性,强调因过于坚持自我原则而难以接纳他人观点或行为。
其近义词为“狷狭”,反义词可理解为“豁达”“宽容”。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用法或例句,可参考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狷隘》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心胸狭窄、情绪不宽泛、不开放,往往形容一个人过于拘谨、固执,缺乏宽容和包容心。
《狷隘》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狷的拼音为juàn,隘的拼音为ài。
狷的笔画数为7划,隘的笔画数为11划。
《狷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第十九》:“无狷介之志。”狷始见于《说文解字》,意为狭窄,指有限度。隘是狭窄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狷的写法为「獧」,隘的写法为「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所不同。《康熙字典》中所收录的《狷隘》的字形与现代稍有差异,狷字的写法为「狷」,隘字的写法为「隘」。
1. 他的思想狷隘,不肯接受其他人的意见。
2. 她的性格狷隘,很难和人建立深入的友谊。
3. 他的观点狷隘,无法看到问题的多个角度。
与《狷隘》相关的组词有:
与《狷隘》相近义的词有:偏狭、拘谨、坚持己见。
与《狷隘》相反义的词有:心胸开阔、宽容、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