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鎸雕”。1.雕刻。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但在學校也學會了一件事,便是各人用刀在座位闆下镌雕自己的名字。”
(2).比喻精心構思。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張超然上舍》:“自愧衰遲成蕪廢,無多肝腎憂鎸雕。”
“镌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uān diāo,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雕刻
指用工具在木頭、石頭、金屬等材料上刻出文字或圖案。例如沈從文在《從文自傳》中提到學生用刀在座位闆下“镌雕自己的名字”。該詞與“镌刻”“雕镂”等詞義相近,均強調精細的工藝過程。
引申含義:精心構思
比喻對文章、藝術作品等進行細緻推敲和創作。如清代唐孫華的詩句“無多肝腎憂鎸雕”即用此意,形容創作時耗費心力。
字形與用法
示例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近義詞(如“雕琢”“篆刻”)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古籍或工藝類文獻。
《镌雕》是一個動詞,意為刻繪或雕刻。它通常用來描述在石頭、木頭或金屬等硬質材料上進行精細的刻畫或雕刻。
《镌雕》的部首是「金」,由左右結構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钅」,表明與金屬相關。該字的總筆畫數為23畫。
《镌雕》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镌」是指刻,「雕」是指雕刻。兩個詞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刻雕的意思。
《镌雕》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鐫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镌雕」一詞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在石頭上镌雕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畫。
2. 這個雕刻師用精湛的技藝镌雕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花瓶。
組詞:镌刻、雕塑、雕琢。
近義詞:刻劃、刻畫、雕琢。
反義詞:描繪、平整、塗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