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青色的床帳、營帳。 唐 白居易 《自詠老身示諸家屬》:“置榻素屏下,移爐青帳前。” 唐 李賀 《平城下》詩:“青帳吹短笛,煙霧濕畫龍。”
(2).青色的供帳。古代供迎送接待的臨時設施。《宋史·道學傳一·程颢》:“内侍 王中正 按閲保甲,權焰章震,諸邑競侈供張悅之。主吏來請, 顥 曰:‘吾邑貧,安能效他邑。取於民,法所禁也,獨有令故青帳可用爾。’”
(3).即青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 張 待之既久,知其不行,遂亦以輿馬送 五可 至,因另設青帳于别室。” 何垠 注:“青帳,青廬也。”參見“ 青廬 ”。
“青帳”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青色的床帳或營帳
指用青色布料制成的床帳或軍用帳篷,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白居易《自詠老身示諸家屬》中“移爐青帳前”,李賀《平城下》中“青帳吹短笛”均描繪了此類場景。
青色的供帳
特指古代用于迎送接待的臨時設施,如《宋史·程颢傳》提到“令故青帳可用爾”,說明其作為禮儀性陳設的用途。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細節,可參考《全唐詩》《宋史》等典籍。
青帳,又稱“青幕”,是指一種用青色綢布做成的帷幕或帳幕。
青帳的拆分部首是青(靑)字的部首靑(青部),部首的筆畫數為4個。
帳的拆分部首是巾的部首,并且帳本身也是一個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2個。
青帳一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青帳常作為宮廷或貴族場所的裝飾物,用于分隔空間或增加美感。
青帳的繁體字為靑幕,靑為青字的繁體字,幕為帳的繁體字。
古代的青帳在漢字寫法上略有不同。青字寫作“靑”或“靚”,帳字寫作“幇”或“幚”,這些寫法在古代書法中比較常見。
1. 皇宮的大殿門前挂着一道華麗的青帳。
2. 江南水鄉的小橋邊,飄着一幅精美的青帳。
1. 青翠:形容樹木或植物的顔色鮮豔而清新。
2. 青草:指茂盛的綠色植物,常用于形容草地。
3. 帳篷:用布、帆布等做成的構造簡單的臨時住所。
帷幕、幕簾、窗簾。
門、窗。
【别人正在浏覽】